专家称,试点关键要提升地方政府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 宋蕾 发自北京
针对国务院日前公布的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具体部委分工,国家发改委率先就“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的内容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
昨天,发改委公布了向各地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县级政府支农投资整合工作的通知,确立了50个县(市)作为试点,由当地政府牵头成立整合支农投资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县域内的支农投资建设项目。
整合财源
近年来国家虽然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但落实到地方,支农投资资金由于通过十六七个部门下拨,长期存在管理分散、交叉重复、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发改委指示,对属于同一事项、相同建设内容、不同资金来源的项目,允许试点县(市)按照统一规划,在不改变资金管理渠道和使用方向的前提下,作必要的整合,切实解决分散实施的问题。
据资料显示,从中央政府来看,目前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有发改委、财政部等10个部门,如果加上交通、教育等安排涉农专项投资的部门,则有十六七个之多。在各部门内部,又分别有多个司局负责分配和管理支农投资。
审计署对全国50个县(市)支农资金的专项审计发现,目前政府支农投资除发改委下达计划、财政部门拨付外,很多行业主管部门也按各自渠道层层下拨投资到县级对口部门。
各部门在计划下达方式以及项目管理办法上各自为政,造成了一些地方在项目申报和管理上不从实际出发,而是按上级部门要求“投其所好”,甚至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多部门审批管理,这也加剧了资金拨付、监管的困难。
整合支农投资协调小组
发改委相关官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现有各个渠道的政府都有支农投资的资金下拨,而具体实施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县里来具体组织,所以县一级政府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将有较大的作为空间。
因此,通知要求,各试点县(市)政府成立由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整合支农投资协调小组,发展改革(计划)、财政、审计、监察、农林水利、扶贫及其他涉农投资部门的主要领导也必须参与。
小组将在支农投资资金的安排中起组织、衔接、协调和监督作用。其主要工作包括,审议县级政府支农投资综合性建设规划;依据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统筹协调县域内的支农投资建设项目,指导、监督各有关部门支农投资的安排和使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柄生昨天就此问题对记者表示,事实上,在某些地方,县长、县政府已经有意识地“捆绑”利用支农资金,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考验地方政府能力
但柯柄生也指出,这项通知的执行过程相当复杂,成败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各个地区的试点效果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别。
发改委相关官员提出,这种整合资金的模式,可能产生不完全按照规划行事的情况,比如对甲村的投资被挪用到乙村,或者建水利的资金用于道路建设。因此要实行责权挂钩,建立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借机随意调整国家计划。
他透露,此次挑选的50个县(市),就是考虑到当地政府积极性比较高,管理能力基础好,当地项目也多,容易达到预期的理想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