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房贷险一片混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7:38 《时代信报》

  重庆市场离全线收缩为期不远

  记者 张晓晖 实习记者 李伟灵 报道

  房贷险交不交?

  秦女士最近有件事情一直琢磨不明白,她刚刚购置了一套新房,但是在向银行进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时,发现其中一项名为个人抵押贷款房屋保险(简称房贷险)要收取1800元的费用。秦女士贷款15万,期限为20年,记者从这份保险单上看到,保险年费率是万分之六。

  “很多人告诉我不需要交纳房贷险了的,所以我一直搞不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希望你们能够帮助我弄清楚这件事情。”秦女士满脸疑惑。

  记者遂向银行、保险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等相关机构咨询房贷险一事,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房贷险属于个人按揭购房的强制性保险,不过从现在的情形看来,这个险种因为种种不合理的因素,已经有所松动。

  在市内某楼盘的销售部,记者遇到了同样对房贷险困惑不已的王先生和他的妻子,王先生表示,我们这几天要交首付,开发商说,房贷险要在这时一起交。“据我所知,应该在银行办理房贷险,可开发商说他们可以代收,还可以打个8折。我不知道这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我们很担心上当受骗。”

  以此打优惠牌

  房贷险到底是收还是不收?该怎么收?

  对此,熟悉房贷政策的律师卢锋奇表示,房贷险是购房者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一般要求贷款人必须购买的保险,属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客户必须购买的强制险。根据相关规定,目前房贷保险费为贷款额×费率×贷款年限(保险年费率在贷款额的0.05%~0.08%左右)。由于这个险种的收益人是银行,投保人却是购房者,因此近几年关于取消该保险收费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因为现在国家政策还未出台相关取消的规定,王先生还是会被强制收取该笔保险费。

  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部分楼盘已经明确承诺,购房者无须交纳房贷险。对此,工商银行负责个人住房贷款的一位工作人士告诉记者,有些楼盘与银行进行过协商,银行方面则免掉了该楼盘的房贷险,但是不排除部分楼盘代交,然后以此作为优惠来吸引购房者。

  此外记者从各保险公司了解到,目前的房贷险分两种,一种是个人抵押贷款房屋保险,另一种是个人贷款抵押房屋综合保险。两种房贷险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针对贷款额进行保险,即保险费以贷款金额×费率进行计算;后者则针对总房款计算保险费,即总房款×费率。后者的保险费一般要高于前者。

  有松动迹象

  对于房贷险该不该交,重庆目前仍然没有相关政策表示购房者可以不用交纳房贷险,而其他省市已经开始有松动的迹象。

  厦门已经取消住房公积金强制房贷险,35万20年的贷款可免交保险费三千多元。3月24日,经厦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议,厦门市政府批准,从即日起厦门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含组合贷款)不再统一要求办理房贷险,此前已受理但尚未发放的贷款申请可参照执行。另据了解,南京、北京、泉州等国内一些城市也已取消住房公积金强制房贷险。

  而建设银行四川分行在2005年6月推出个人住房贷款“直贷”模式,购房者无须交纳房贷款险。某业内人士指出,个人住房的事故发生率极低,商业银行有能力承担这个风险,而取消这一伴随按揭购房的强制性房贷险,将吸引更多的购房者到其银行进行个人按揭住房贷款业务,这块业务属于银行的优质资产。

  另据了解,建行吉林省分行宣布,从2005年年末起,该行在全省全面取消强制性房贷保险,上海的房贷险也已改为逐年交付。

  最终会取消

  记者从重庆市内的各大商业银行了解到,购买部分楼盘已经明确不需要交纳房贷险,而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楼盘的开发商多数是与该银行有着紧密合作关系的,目前房贷险也呈现一种较为混乱的局面,一些财险公司可以承诺给予较低的折扣,甚至暗地里给银行一份回扣,或者由开发商出面代收。

  部分银行为了扩大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并不要求房贷险必须交纳,与此相照应的是,一些房地产商为了吸引更多的购房者,打出了免交房贷险的优惠招牌。

  专家表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房贷险最终会被取消。银行对所有的贷款业务都会进行相关的风险防范,甚至还有专门的再保险公司对这些资产进行再保险。

  房贷险从本质上来说,是购房者买单,银行受益。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这一强制性险种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抵制。以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开始取消房贷险,部分省市开始取消公积金房贷险来看,重庆市内的各商业银行全面取消房贷险的日子也不远了。而事实上,一些楼盘已经与银行协商后,取消了强制房贷险,这对于重庆楼市,是一个不小的刺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