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先别拿银行家薪酬当标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10:32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每经评论员[2006-04-10]

  与国际银行家们尤其是投行家们动辄几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的分红比,中国的银行家们薪酬不高,即便给实了建行总行长100万元的薪酬,还是低。于是,中国的银行家们便趁着上市、股改之机,要求与国际接轨。

  交行去年推出750万股股权激励计划,十几位高管已经获得了超过1500万港元的账面收益,全员持股计划正在拟订之中。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近日透露了建行股权激励计划,拟采取管理层股权激励加全体员工持股的方式,高管股权激励计划不详,员工持股不会大于总盘子的5%。也许是为了减少冲击,郭树清强调,建行30万员工一人1万股,才30亿股,数量很少。百多亿港元的持股量与数千亿港元的市值比,绝对值是不高,可相对值很高。一人一万股到底能获益几何,值得深究。

  国有上市银行高管的激励要求并非无据,既然银行体制与国际接轨了,当然也应该包括薪酬体系在内。但全面接轨的另一层意思是,激励的同时也要约束。在拿国际化的薪酬以前,还应该满足约束条件,否则所谓的薪酬接轨不过是又一轮变相集体涨工资的代名词。

  第一重约束是市场化的经营与考核体制,即按业绩考核结果确定收入。国外的银行尤其是投行基本如此,那些分得几千万元的人是因为给银行赚取了上亿元的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银行业绩考核仍然流于表面,很难区分哪些是上市、分流、经营带来的收益,也很难区分哪些是政策、经营甚至是有意识犯罪所带来的损害。在软约束体制下,业内人士有夸大成本与制度性困难、夸大收益的双向冲动。由此,无法确认给予多少激励是恰当的。

  第二重约束是用人机制实现彻底的市场化。目前,即使在海外上市的国内银行,多数高管的选拔和任命仍然是按照组织部门的要求进行筛选,而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他们享受行政与市场的双重优待,不仅薪酬比一般人高得多,层层都有丰厚的职务消费,甚至在上市之后,仍然将内部级别与官员的行政级别相对应,职务消费、福利、住房均参照标准而来,并且基本无虞公司竞争与破产的威胁,还能运用所管理资产与政治权力相交换。本质上更像是高级

公务员,而非银行家。

  在国内银行高管要求银行家的薪酬之前,我们得问一声,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能够产生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家吗?

  除了上述两个约束条件外,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性质,也由于目前上市所取得的收益更多来自于政策优惠,并不必然是经营的成果,因此,上市国有银行的薪酬溢价大部分沾了体制的光。

  如何保证薪酬激励能够恰当地界定高管的努力,而不是走上体制性的权力溢价的老路?由体制所带来的溢价并不新鲜,在计划经济年代,如果进入电力、

邮政行业,也可以获得溢价收入。但那并不能带来市场化的激励,反而会对整个社会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即高收入是对有权势者而非有能力者的报酬。

  工行、建行的全员激励方案,可以视为对于全体员工的利益集体分配,难道工行与建行的员工就应该比其他国有企业员工更幸运?而高管股权激励制度如果监管不严,则有可能扭曲高管市场价值,使高管提前支取体制性溢价,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将体制性溢价暂时冻结,根据经营业绩的硬约束给予激励,才是市场化的激励办法。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大进展,中行和建行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初定设定,两行已宣布取消员工的行政级别。但这不是银行薪酬体制改革不宜超越总体改革的步骤的理由,应警惕在市场名义下重蹈计划体制按权力等级进行激励的覆辙。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