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信访书记的五常6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00:39 中国经济周刊

  在一个“被重点管制”的“信访大户”地区,他如何创造了被全省推广学习的信访工作经验?

  当地百姓说他是能人、神人,他的部下则称工作中要“时时小心,不然会被书记收拾”;

  熟知他的人说他也是个普通人,也有着致命的缺点,比如豪情万丈、口无遮拦……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北京、哈尔滨、五常报道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当地百姓都熟知其市委书记大名叫肖建春;但出了五常市和黑龙江省,大多数人不知道肖建春是谁,但很多人都知道国内有一个“信访书记”。

  这个“信访书记”就是肖建春。

  肖建春于2000年上任五常市委书记。当时在黑龙江省内,五常有一个别号——信访大户:进京上访排名第一、到省政府上访排名第二,“综合排名第一”。

  有事例作证:肖建春正式上班的第一天,第一件工作就是接待了一对“拦路喊冤”的母女,而肖建春“现场办公”—将二人上访一年多的问题当场解决;随后,他又将自己的手机号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向社会公开,并要求五大班子的30多名成员也将手机号码向全市百姓公开。

  肖建春的手机利用率颇高,当初刚公开手机号码时,他每天要接到2000多个上访电话。不过现在少了,最多一天只有10多个。上访电话数量锐减,但肖建春依然保持着亲自接听百姓电话的习惯;而且,他还将每周的周五定为接待日,与上访百姓“面对面”。

  对于他对信访的认真和较真劲,当地有人戏言:“他就是有这口瘾!”

  除了戏言之外,对肖建春,当地人还有更多说法:

  采访过肖建春的当地记者说,他讲话从不看稿,说上一天都不重样,跟他随便要哪个数字,几乎是张口就来;

  熟悉他的人说他“口无遮拦”——工作会议上没有客套话,有错就说,直来直去,“他在工作会议上的一些讲话,特别是对某些落后干部的‘奚落’,经常在会后整理资料时被迫删掉”,当地一位官员对记者说;

  当地公安部门的一位副局长更是开玩笑地对记者说:夸张点讲,现在想在五常犯罪都缺少条件了。2005年,官方的调查结果显示,五常的群众安全感达97%,居哈尔滨市所辖内的市县之首。

  当然,也有一些批评意见,如关于当初“挤掉”某些单位的小金库,进行强制性修路,就曾被一些人指责是搞政绩工程;也有人对他提出的“闻风就上,盯住不放,有求必应,回来变通”的招商引资“四句方针”提出质疑。

  《中国经济周刊》在实地调查中还了解到,自2000年任职五常市委书记以来,肖建春因为“群众反映”曾经被上级“明查暗访”了6次。

  “其中有一次,在市里的电视上发了公告,号召大家来调查组反映问题,调查组在这里呆了40多天,”当地一位百姓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对于他的“被查”,当地百姓的想法和反应朴素且简单:“只要他的心里装着老百姓,为百姓干实事,那他就是好官。至少在他在任期间,我们可以保证连续按时开工资了。”

  而当地的几位官员则对记者说,“5年6次调查”后,不仅没有影响肖建春的声望和地位,“相反,每一次的调查都让肖建春的威望得到提升。”

  该说法的依据是,一些“调研报告”被发表在省级报刊上,给出了正面“说法”。

  如较早的一次是2001年,黑龙江省财政厅在当年7月9日的《黑龙江日报》上刊发了《关于五常市县级财源建设工作的调查报告》;

  最近的一次是省委宣传部研究室于2005年9月19日,针对五常市委的调查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了《坚持执政为民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肖建春亦成为破格提升的副厅级县级市市委书记。

  市委书记如何变成了“信访书记”

  “农民访、工人闹,老干部天天上来要,不开支教师就罢教。”这句在五常流传甚广的谚语,在肖建春报到上任的第一天就有了深刻体会。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1993年之前叫五常县,后改为市——县级市。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一个全省闻名的人口、资源和产粮大市(县),其“五常大米”享誉中外。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五常却渐渐落伍,其各项经济指标排名也纷纷下跌。

  当地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说,当时除了穷,地方政府机关中还蔓延着萎靡不振、不思勤政的风气;而“酒霸、鱼霸、肉霸、菜霸、沙霸”等被当地人称做“八霸”的恶势力更是欺行霸市,横行一方,无人敢惹,无人敢抓。

  2000年春天,陷入“绝望情绪”的五常人导演了一场“地震”:平均工资三四百元钱,还被拖欠了七八个月的五常市拉林镇的部分教师开始罢课;随后,连锁式反应很快波及其他乡镇和市里的一些学校,最后,当时的主要领导因为对酒霸猖獗、集体上访围攻省政府和教师罢教处理不力而被调离。

  “当时市委市政府门前天天乱哄哄的像个自由市场,因为每天都有大批群众来这里上访。”家在市政府附近的市民周丽对记者回忆说。

  五常市民政局韩得山副局长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他在五常市先后经历了8、9届领导的更迭,但是经济萧条、人心混乱的局面却一直不能摆脱,那时五常最绝望的说法就是:“啥招都没有了,神人来了都整不了了。”

  2000年6月15日,肖建春走马上任。当时有传言说,原在宾县任县长的肖建春本来是被安排去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阿城市的,但因为五常的“教师罢课事件”而临危受命。

  这一年,五常的人均财力只有5700元,而肖建春此前任县长的宾县人均财力则是8100元。不过,尽管五常的实际经济水平已经达到历史最低,但五常每年上报的经济增长率在各县中依然名列前茅,于是五常被人笑称是“挂着虚名的经济强县”。肖建春上任后,将此现象称做“吹牛也上税。”

  2000年6月15日,即肖建春到五常上任的第一天,“闻风而动”的市民在这天一大早就等在了路上,放过了哈尔滨市委组织部的车后,肖建春的车被拦了下来——一对母女对着他跪地喊冤。

  肖建春下车后,向这对母女和周围的群众说:“我今天是来报到的,三天后正式上班,你们有问题尽管找我谈。”

  三天后,黑压压的人群堵在了五常市政府大楼门前。

  此时,一位秘书向肖建春透露“内幕”:这些人是来上访的,因为以前的领导曾承诺过的事情,政府没钱兑现。现在只好拖一天算一天,政府工作人员上班也都走后门,或者干脆在家遥控指挥,市政府“铁将军”把门已经两三个月了。

  肖建春的第一个决定是,敞开大门,并向在场的老百姓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然后告诉大家:有材料的留下,没有材料的回去整理,他承诺说,政府一定会一件件落实,给大家一个满意的说法。

  第二天,拦车喊冤的那对母女走进了肖建春的办公室。“冤情”很简单:女儿在工作调动中,其公务员的位置被所属部门领导的儿子“顶”了。肖建春向相关机构了解确认后,随即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把那个‘儿子’退回去,把公务员位置‘还’给人家。”这件持续了一年多的上访问题在几分钟内便解决了。

  随后,肖建春把自己的手机号码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和报纸在五常市内向社会公开;5大班子的其他30多名成员的手机号码也都向全市百姓公开。

  “一票否决制”的“信访会战”

  “有事找老肖,为民来撑腰”;“肖书记见到老百姓就兴奋,乐此不疲地亲自解决上访”;“他就是有这口瘾!”

  对于上任后首先遇到的群众上访问题,肖建春有自己的看法。2005年3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他曾经说:“也许是(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但是在到五常工作前我早就有心理准备。当时在黑龙江省我们所有的县级领导都知道,五常是全省上访的大户。后来我了解到仅2000年上半年5个多月的时间,进北京上访全省第一,到哈尔滨上访全市第二,到省里上访全省第三。后来我们综合排名,上访闹事在全省排第一位,被黑龙江省政府重点管制。”

  作为上访大户的市委书记,肖建春到任后有两大举措:首先是亲自到保山、营城子、民乐等群访突出的几个乡现场办公;二是对于解决信访工作不力的领导班子实行一票否决,就地免职。

  如保山乡的10个村曾有8个村过去经常集体上访,而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对此互相推诿扯皮,解决不力,因此给予免职;

  兴盛乡有个村多年上访,市里派去一个工作组,不仅问题没有解决,工作组反而被告舞弊;再派一个工作组,也同样成了被告。肖建春在向工作组询问详情,并得到“调查绝对公正”的保证前提下,他便提出让上访者派来两个代表和他本人谈。

  “当时,肖建春拿出纸和笔,当着公安局长的面对两位上访代表说,把你们告的内容写清楚,签上你们的名字,查实一件我处理一件,涉及谁我处理谁,决不留情。如果不属实,我可要告你们诬陷罪。”当时在场的一位地方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后来两位代表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意写,最后以‘方便’为由溜走了。”

  而红旗乡东城村的张军,以前是连法院、公安局都头痛的上访“钉子户”。肖建春也亲自“拜访”过问,不过,现在的张军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据介绍,当时的“信访会战”前后历经两个月,90%以上的上访问题被逐一核查并且处理完毕。而从那时起,肖建春的手机号码也成为五常市民熟知的号码。

  《中国经济周刊》在查阅当年五常市的相关总结材料时了解到,当时的“信访会战”中,共排查出信访问题305件,从中确定了46个重点问题;抽调了28名副处级干部、52名副科级干部、120名一般干部,实行包案责任制进行集中处理。

  2006年3月底,《中国经济周刊》在五常采访时发现,这里流传着一个“有事找老肖,为民来撑腰”的段子。“肖书记见到老百姓就兴奋,乐此不疲地亲自解决上访。”当地一位百姓对记者解释说;而另有人对肖建春对于群众信访的较真劲,戏言称:“他就是有这口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五常采访时,亲眼见到了肖建春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大名鼎鼎”的手机:其表面的漆已经被磨光,6年来手机没变,号码也没变,手机里还保留了市民发来的300条短信,甚至有农民盖了新房子也发短信告诉肖建春。

  令记者惊奇的是,当向记者翻阅这些短信时,肖建春眼睛里浸出了泪花。

  目前,五常市的信访接待工作已经形成了多种形式:信访办实行窗口接待,分四组,每周一位主任带两名干部,四组实行竞赛,并设了竞赛规则。

  清理“黑地”

  “不知道哪有钱,不知道咋花钱,就是根本不懂得财政,无法胜任工作。”两位干部当场被停止分管工作,等待另行安排。

  其实,群众信访问题常常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现状密切相关;而信访工作的彻底解决,也不能依靠单纯的信访工作方式和方法,群众信访问题的彻底解决,最终还要依赖于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根本改变和改善。

  据了解,当年在黑龙江省内流传着一个关于工资的“五常标准”,所谓的“五常标准”就是每个月415元还不能按月足额发放。在2000年,五常职工的工资一年只能发放7个月,如果按照12个月计算,职工平均月工资只有242元。

  据2000年6月黑龙江省财政厅到五常调查的结果显示:市财政总挂帐7740万元,资金缺口3800万元,上半年短收1000万元,预计下半年还将短收500万元,全年的缺口将达到5000万元。机关干部和教师好几个月没有开支,人均工资只有400余元,欠发职工工资1.2亿元。

  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张立忠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说,肖建春上任后在连夜召开的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上,连连向主管财贸的副市长和财政局局长发问,结果两个人都对如何增加财政收入灰心丧气。

  “肖书记当场下了‘霹雷子’,说不知道哪有钱,不知道咋花钱,就是根本不懂得财政,无法胜任工作。”张立忠说,“结果是两位干部当场被停止了分管工作,等待另行安排。”

  这次会上,肖建春当场决定让相关领导带人兵分八路,各负其责,到年末按他说的数足额缴上来,“钱都在那儿搁着呢,差一分都不行。”肖建春的这一决定让在座的人面面相觑,目瞪口呆:“上嘴唇碰下嘴唇,就能增收一个天文数字?”

  对于肖建春的这一“数字决定”,张立忠介绍说,肖建春并非不负责任的拍脑袋,因为肖本人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哪个地方有钱逃不过他的眼睛。后来肖建春带领五常财政“找钱”的这些办法,被黑龙江省财政厅总结为“八招进财”:狠抓工业经济增收一块、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分回一块、加强罚没管理缴回一块、清理偷漏税追回一块等,并在全省推广。2002年,五常市被评为全国财政先进市。

  肖建春的“找钱”做法立竿见影,激活了地方财政,从当年的7月份开始,教师平均每月工资涨了100元,干部涨了95元,拖欠老干部的600多万元“两费”也在年底前补发完毕。

  据介绍,“清地”是当时“找钱”的一大方向,并于2000年秋天就开始。五常市的农村耕地370万亩,账内地只有226万亩;账外地144万亩不知去向。但全市地势地貌复杂,山区、丘陵和平原共存,农用地和非农用地犬牙交错,村民、村干部和乡镇都视其为小金库,对清地十分抵触,这让很多人出现了畏难情绪。

  事实上,“黑地”问题一直是各乡镇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以前的领导也试图解决,采取的办法是给全市的农业税增加500万元的额度,然后均摊到每户农民头上。然而,由于绝大多数“黑地”都集中在村干部、“村大爷”手里,造成了有地的不交税,无地的反而交的不合理现象。

  对此,肖建春态度坚决;“我就不信没法查!一块一块量!”当年秋天,五常市抽调市、乡、农村干部3000多人下乡量地,拿着标尺、扯着绳、对照卫星图象开始逐村逐户地大摸底。90天后,一笔细账出来了,“黑地”一共140多万亩,清查出来以后当年财政一下子增加税收近千万元,乡里追收前两年农业税收2000多万元。村里将这些地变成机动地,公开竞价承包,每年收回承包费8000多万元。

  查出的这么多的黑地和堪称巨额的收入怎么办?有人建议采取各地普遍的做法——不入帐,而且持这种观点的干部占有很大比重,但肖建春再一次动用其“铁腕”——力排众议,坚决入帐。

  尽管当时“清地”的做法让相关村子和农民有意见,但这些人后来却因此享受到了国家新的农村政策所带来的好处。2004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不再向农民收取农业税,多量出来的140多万亩土地由国家转移支付,补贴、直补和良补三项加起来,五常因此每年获得国家的转移支付5690万元。这在黑龙江是独一份,让其他因为“帐外地”而得不到国家补偿的地区羡慕不已。

  挤干“小金库”——修路

  “21条巷道1500万元,造价太高了,600万元就够了”;“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小金库,挤一挤就能挤出600万。”

  《中国经济周刊》在当地采访时听百姓说,2000年以前,无论从南来还是打北进,只要看到马路变成了土道,车子越来越颠簸,城市越来越破旧,那就意味着:五常到了!

  那时的五常仅有3条水泥路面。除了机关办公楼、银行、电信、商场等楼房稍微整洁外,一座座建筑杂乱无章地戳在路边,与凌乱不堪的平房交织在一起。每年冬季,无数个烟囱向天空冒着黑烟,与地上冻成的垃圾山一起组成了十几年不变的独特景观。五常人那时最怕的是春天来了,因为垃圾山化后,城市弥漫在恶臭里,行人无从下脚。

  “那些年五常也没有少修路,但因为没有资金,时不时就扣职工的工资,每次10元至30元不等,根本也不管大家是否同意。路一遍一遍地修,可是好了没有两天半,就又翻浆了。时常有大客车在雨天陷入泥泞,几个小时出不来,”实验小学一退休教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而肖建春上任后,接到群众电话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就是修路难。其实,早在2000年初,五常就确定了需要改造翻修的21条巷道,但预算需要1500万元资金,这对于当时的财政状况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

  21条巷道1500万元,在肖建春看来,造价太高了,“600万元就够了”,他说。

  “他知道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小金库,挤一挤就能挤出600万。”五常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张立忠对记者说。

  五常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税费流失,“黑地”挂在账外,每年大约有1000多万元农业税流进了个人腰包;全市大大小小的收费部门,每年收费1000多万,交给财政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余全部由部门自己“支配”。全市到处盖楼,却不见税收有增长。

  于是,肖建春把路分成段,分别承包给市直各部门,并严格规定“不能拖欠职工工资、不能抬贷款、不能搞集资,只能通过压缩单位车燃费、招待费、办公室经费以及向上争取资金的方式来解决”。结果,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21条白色路面,4.5公里排水管线人全部修完。时间比计划提前了半年,造价只是原来的一半。

  “那时没有一个单位敢叫苦说没有钱修路的,他们几乎动用的都是小金库的资金,一时间,五常的饭店竟冷清了许多。”张立忠回忆说。

  “肖书记不仅挤出了各单位小金库的钱,还保住了一批中层干部的身体健康,”据说当时五常的机关干部曾私下里这样开玩笑。

  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对小金库的彻底清理,五常市当年的财政预算外收入亦由170万元增加到1170万元。

  2005年9月,肖建春在按照《哈尔滨市审计局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通知》要求进行的述职报告中讲到:(我上任后的)第二年,各单位的小金库花没了,财政才开始拿钱修路。5年来,五常共投资32282万元修了白色路面11条85万平方米的水泥主、次干道。城区路面基本改造完毕。

  路修好了,但五常的城市功能分区不明确,县直机关占据商业地段不仅束缚了城镇发展,土地的价值难以发挥。2001年肖建春提出:“政府退出繁华地段,让位于商业发展”,并为此提出方案:将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北迁到金山,开发新城区带动老城区的改造。

  他提出了政府不花钱,置换者在商业服务设施投资中受益的思路——这是一次两相情愿、皆大欢喜的合作。7个月后,一座没有围墙的政府大楼和现代化宾馆拔地而起。市政府没有花一分钱就通过置换实现了整体搬迁,不仅带动了新城区的发展,还使得老城区变成了繁华的步行商业街。

  肖建春绞尽脑汁“找钱”进行修路等市政工程的同时,对于他所称的“扯淡工程”则彻底清理。

  据介绍,当年五常的农民曾经身负近3000万元的不合理负担,人均负担49元。当地流传的顺口溜是“卖耗子药、订抗癌报,修完乡道修村道,抗冰雹、防旱涝,大树根刷圈白灰套……”而所有这些都要让农民掏钱。如某乡搞“鲜花盛开”的村庄,花了上百万元栽花,让农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诸如此类的“项目”,统统被肖建春斥为“扯淡工程”。几年来,五常市抽调了320人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清理整顿,其中仅2000年12月开始的三个多月就查出违纪资金近800万元,减少村集体利息支出730万元,一个月内拘留了6个村党支部书记,242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几年前,五常市共为农民减掉不合理负担11.2亿元。

  “决不卖官”

  “谁买官,我认为你无耻;谁找人提升,我认为你无能。”

  敢说敢干敢负责,是当地人对肖建春个性的描述。而他对于干部的选拔和任命方式,更是个性鲜明。据说,他上任当天的会议上,就明确表态:“我绝不卖官”,“谁买官,我认为你无耻;谁找人提升,我认为你无能。”

  肖建春上任后第三个月,五常市便开始实行干部上岗竞选制。2000年8月2日,经过严格审核的9名候选人走上擂台,分别竞选水利局和农业局局长,评委则是群众代表300余人。经过口试、演讲、答辩等程序后,当场进行民主测评,当场公布选票。市委常委会也设在现场,在几百人的注目下当场研究干部。此后,一些乡镇、局委等正副科级干部60多人也这样走上了岗位。

  有意思的是,尽管肖建春被当地群众直呼“老肖”,但各层干部却“都怕肖书记”。

  当地一位官员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当初曾经有一个正科级干部的儿子婚礼大操大办,被下乡的肖建春碰个正着,查实后市纪委对这位干部做出了给予党内警告处分的决定。

  “轻不轻啊?”肖建春问纪委书记。

  “不轻了,过去这类事都是讲讲,从来没有处分过,”纪委书记说。

  “他还有儿子再结婚吗?”

  “这个是最小的了,没有了”

  “那他还能再娶媳妇吗?”

  “都快60了,还说啥媳妇。”

  “警告,就是警示以后不要再犯。他既然再无儿子结婚,自己也再不能说媳妇,他想再犯都没有机会了,你还警告啥!”肖建春正色道:“重新研究,撤职!不仅他撤职,以后再遇这类事,只要查实,一律撤职。”

  之后,市国税局一副局长、某乡科技推广站站长等,也相继都因同样原因丢了“乌纱帽”。

  五常还采取公开投票的办法,一次罢免了公安局7名副局长、11名集体以权谋私的农业局正副局长、书记、副书记。

  五常电视台一位记者评价说:“肖书记开会布置任务根本就不发材料,大家必须仔细听,因为谁不认真听,谁落实不好就‘收拾’谁。”

  几年来,五常市实行了基层纪委案件联查制度,处分违纪党员干部698人,其中大要案159件,涉及科级以上干部85人,受撤职以上处分175人,收缴违纪金额449万多元,挽回经济损失3800多万元。

  五常市的一位镇长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说,面对肖建春这种敢说敢为且敢处理的市委书记,很多干部都提心吊胆,“怕书记的火烧到自己的身上”。

  《中国经济周刊》在当地的采访中,从普通百姓和政府官员等不同人群中获得了同一个传言,说肖建春今年可能就会调离五常市。比较权威的解释是,连续六年担任一个县级市的市委书记,这在黑龙江省并不多见,更何况像肖建春这种“有名气”的人。至于去向,有人说可能他会被提升,也有人说他可能会调到哈尔滨市政府的某部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