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医改不是政府与市场的零和博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 10:56 每日经济新闻

  崔宇[2006-04-07]

  医改的市场化和政府主导并不是二元对立的零和博弈。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有管理的市场化”,以满足医疗服务产品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双重个性。

  近日,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一
个小范围的研讨会上抛出了新的医改处方———“我主张政府主导型的医疗体制,但是要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重新设计我们的医改方案。”

  无独有偶,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高卫中前几日也曾表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应采取政府主导方针。再往前追溯,在2005年“医改基本不成功”的质疑声正劲时,卫生部部长高强也曾表态“医改要重视市场但更要发挥政府主导”。

  事实上,在20多年的医改进程中,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其他行业和领域市场化改革的激励下,再加上地方政府推卸财政包袱的冲动,市场主导的声音一直压过前者。时过境迁,在2005年政府、学界和公众把医改的“病因”诊断为“市场化”之后,政府主导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佳的药方。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新医改到底要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政府与市场是不是二元对立的零和博弈?

  应该明确,改革以前,

医疗体制是由政府主导的计划体制模式遭遇到服务质量低下、医生缺乏积极性、技术创新缓慢等瓶颈,才倒逼出医改的“市场化”。而“市场化”后,却造成了“看病贵”、“看病难”,因此不得不再次乞灵于政府主导。如此单向度的思考方式,将使得医改左支右绌,难以落定。

  正如有学者指出,“看病贵”意味着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民众的收入增长;“看病难”意味着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存在问题。前者涉及财政拨款,后者涉及财政拨款的使用问题。究其原因,在医疗保障领域,由于政府的财政退出、民营商业性保险的缺位,政府投入不足与市场化不到位,导致医疗保障覆盖率降低。据统计,截至2003年,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合作医疗只覆盖了10%的城乡居民,而约有65%的城乡居民在寻求医疗服务时完全依赖自费;在医疗服务领域,虽名为“市场化”,实为政府主导下的商业化,政府主导下的公立

医院仍占医疗服务供给的95%左右。

  前一段医改扭曲的“市场化”即权与钱的合法联手,政府投入以及监管约束的缺位和政府行政主导霸权的越位同时存在,既使公立医院的高额收费有了理由,也使医疗领域的垄断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供给诱导需求”,从而使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同时挤压了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造成了医疗服务领域的“马太效应”,无法培育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

  医改的市场化和政府主导并不是二元对立的零和博弈,“市场偏好”和“计划偏好”均不可取———政府主导的计划式医改不足取,制度错位的市场化医改不足取,放任自流的市场化医改也不足取。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有管理的市场化”,以满足医疗服务产品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双重个性。此次新医改要避免重走老路,需满足两大约束条件:一是政府仍应承担起社会保障责任;二是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为所有的医疗服务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现实的选择是在市场化的基本框架内弥补政府职能的缺位,铲除政府职能的越位,比如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和规范财政投入流向,强制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普遍覆盖,规划和调配资源建立初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降低民营医院的进入和退出门槛等。如果为了绥靖民意而刻意避讳市场化,既会束缚住改革的手脚,也会给民众的长远利益带来损害,更会深植下反市场的观念。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