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明康主持银监会党委中心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理论学习。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应邀作了专题辅导。刘明康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银监会系统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新,贵在实,关键在成效。
刘明康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总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
大战略决策。作为银行业监管机构,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支农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银监会的职责所在。首先,要在“新”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提出,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创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拓新方法,找准切入点,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其次,要注重“实”。银监会系统一定要按照中央赋予的职责和任务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抓实干。要突出重点,从每一个具体问题入手,每一件具体事情抓起,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作用,增强粮食和副业生产的保障能力;坚持把改革开放和方法进步作为动力,着力增强小企业和微小企业贷款的能力,简化决策程序,改造流程结构,转变银行业利润增长方式;扎实推进银团、社团贷款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加大龙头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第三,关键是取得成效。要在总结经验、分类指导、完善机制上下功夫、见成效,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近年来,银监会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一是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增加。截至2005年末,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类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万亿元,比“十五”初期增加1.6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7%。二是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改善。通过广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和联保贷款,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农户贷款面有了进一步扩大,小企业贷款难有所缓解。2005年共有7000万农户获得了贷款支持,占全国2.2亿农户的32%(印度仅16%,菲律宾与印尼仅4%左右),占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1.2亿)的60%,受惠农民接近2亿多。三是农村金融改革和支农力度逐步加大。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扩大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农村金融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明确分工,逐步推进。
刘明康说,我们要完整准确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按照“一行一策”的改革路径,积极推进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按照功能扩大化方向,推动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同时按经营现代化方向继续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逐步建成社区银行;按机构企业化方向改革邮政储蓄机构,逐步实现邮政与邮储分离,组建邮政储蓄银行,通过众多网点为社区服务。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真正把中央关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精神在银行业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银监会党委成员,各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银监会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银监局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