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资委专题 > 正文
 

上海建科院走科技创新之路创造科技价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10:32 国资委网站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58年,2001年转制,是一家集建筑材料、结构、机械、预应力、建筑节能、建筑环境、建筑智能技术于一身,融科研、检测、评估、咨询、设计、监理、特种工程施工能力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有多个部市级行业技术学科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一批技术学科专家、近200名高级工程师。近1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和市科研项目190多项,获部市级科技进步奖87项,6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磁悬浮轨道交通、东海大桥、上海科技馆、浦东国际机场、铁路南站等市重
大建设工程。公司承担市重大科研攻关项目、863项目、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等20余项,在编技术规范和标准8项。

  一、以转制为契机,认准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道路

  2001年建科院转制为企业后,对市场外部环境和公司内部情况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分析,确立了企业的发展道路,即:以技术服务和系统服务为主业,挺进行业高端市场,追求高技术含量和高技术附加值,建成为在建筑行业占有综合科技领先和专业市场领先地位的、具有较强系统集成能力的大型现代服务业企业。

  作为上海建设行业唯一的综合型科研院所,建科院确定了坚持“以科技创新、技术领先,促进院经济发展”为企业发展战略,发挥集成各学科技术、有较强研发能力、科研开发、技术经营和服务一体化的综合优势,以科技创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以集成创新为重点,选择创新模式

  建科院在瞄准市场需求的同时,冷静观察发展趋势,加强集成创新的力度,在前沿领域中不断拓展,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

  1、突出与热点“共振”。在实现建筑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发展循环经济目标的背景下,建科院围绕重大工程建设,追求与社会需求的“共振”,从中引伸出科研重点。科研技术在一批市重大建设工程得到应用,使重点工程成为展示科技创新水平,在上海乃至全国打造“建科技术”品牌特色的平台。近年来,以院专家为主,协助市建设交通委完成了“上海市建筑节能‘十一五’专项规划”,参与了国家十大节能工程“建筑节能专项”策划和示范工程项目的组织,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国家层面的技术支持单位。2005年,建科院以多方位参与长江隧桥工程的建设为重点,积极进行科技攻关,自主研发了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技术在东海大桥成功应用后,又先后为长江隧桥工程和青岛青黄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应用。

  2、开展前瞻性研究。“十五”初期,建科院就启动了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环境、生态建筑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并通过国际合作、邀请工程院士出任院新兴学科首席专家以及大力度的人才引进,高起点进行技术研发。到“十五”末期,建科院在生态建筑、建筑环境、建筑节能、建筑智能等领域均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在新兴建筑节能研究领域,已建成国内一流的建筑节能检测中心,并已通过制定建筑节能标准、研究实施方法,开展节能产品检验及节能效果评估、示范工程建设等,推动了上海节能住宅的发展。

  3、重点抓集成创新。作为系统集成商,建科院为客户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把各种技术与产品融合集成在一起,通过优化组合,为客户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推动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建科院以《生态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集成》项目为平台,开展产学研结合,坚持推动集成创新。该课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生态建筑示范楼还获得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

  4、落实与完善机制。一是科技投入机制。建科院坚持每年投入不少于500万元的科研经费和不少于300万的设备经费,保证了全院科技创新工作队伍的稳定和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还吸引了成倍的社会科研经费的投入,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二是科技奖励机制。为了提高研发人员从事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制定了科研奖励政策,使他们的收入不低于全院科技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近年,又出台了新的奖励条例,对在科技创新中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科技人员予以重奖,有效地稳定了一批科研骨干力量。三是成果转化机制。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科院从源头抓起,提高科研立项质量,在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中突出成果转化能力和市场前景分析;加强科研项目完成后的跟踪,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后续完善资助和孵化投入;将成果转化的量化指标列入部门责任考核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建筑涂料、混凝土外加剂、粉态和液态界面改性材料、预应力技术、碳纤维应用技术、检测评估技术等方面已形成了稳定的产业化通道。四是质量保证机制。2001年1月9日,建科院成为沪上首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科研单位,并同步建立了监理、设计、特种工程和检测等6个业务领域的质量保证体系,使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了全院所有技术服务领域。

  三、搭建平台,推动形成创新能力

  建科院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产学研等平台,引进、培养、凝聚了一批人才,拉动了一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是健全的科研管理平台。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院经济增长”为基本发展模式,围绕“科技创造价值”,制订了科技创新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和动力。二是完善的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引进急需专业人才、聘请院内外首席专家并配备助手等方式,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江亿院士出任院建筑节能和建筑环境研究的首席专家,引领建筑节能、建筑环境学科高起点发展;建筑涂料学科中心引进的3位博士、2位硕士,以第一负责单位承接了建设部建筑涂料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和领导了全国20多个单位开展了32项攻关课题研究,确立了在建筑涂料领域的国内领头地位。建科院还启动了人才培养长江计划,以全面提升青年科技骨干的技术素质和开拓能力。目前已形成由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中青年科技骨干合理配伍的金字塔梯队。三是广泛的国际交流平台。建科院注重与国际同行交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建筑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们的高级专家正有计划地被请进来作短期讲学和合作研究。并主办了2004年国际可持续发展建筑中国区会议(SB04)、中国可持续建筑发展欧亚交流研讨会、第一届沪港环保建筑研讨会、建筑产品认证国际会议等多个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四是产学研有效结合平台。如“生态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项目,由建科院牵头,上海交通大学等5家单位共同承担,通过对十大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和实践,开展了生态建筑技术集成体系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建立了具有上海特色的生态建筑集成技术体系,推动了产学研的结合。在世界第一条磁悬浮高速列车商业运行线的建设过程中,科技人员采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聚羧酸盐类超高效塑化剂精心研制了高性能低收缩、低徐变混凝土,成功应用于磁悬浮轨道承重和导向新结构复合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支承梁,质量全部达到德国磁悬浮列车快速行使对轨道高平顺度的技术要求,令德方专家惊叹不已。

  今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建科院围绕其中的“十六字”方针,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完善创新长效机制,重点放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上,进一步集中资源,发展重点,以体现科研成果对产业发展、现有业务和上海市重点工程的支持。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