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不良资产处置渝富模式引发争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 18:37 和讯网-《财经》杂志

  在地方不良资产处置中成效突出的重庆渝富公司,近日引发了媒体及有关专家争议。

  4月3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经》杂志以“渝富:一场未完成的演化”为题,对“渝富模式”进行了详细剖析,并介绍了有关专家对此模式的争议。

  作为重庆市国有资产重组和经营平台,渝富公司在运营了两年后,如今已是声名远
播。

  渝富公司成立于2004年,最初是作为重庆政府收购并处置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157亿元不良贷款的操作平台,进而承担起当地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和资金周转的职能。

  此后,渝富公司更对包括重庆市

商业银行、西南
证券
、重庆农信联社等金融机构的债务进行了大规模财务重组。一时间,渝富公司身兼数职,从资产管理公司(AMC)、国资管理公司到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地方政府几乎攻无不克的财务工具。

  在“渝富模式”倡导者、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的描述中,渝富公司一家是“半金融性质”的资产管理公司。事实上,这家公司的职能之庞杂在地方上实属罕见,因之其争议性也陡然加强。

  2005年底,世界银行在其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表示,重庆“渝富模式”倘若成功,其打包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可能成为一个颇具价值的样板,特别是对于东北地区很多破产国有企业的重组、关闭和转型,可提供借鉴。

  与此同时,渝富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贷款申报及信用审查模式,业已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推广的一个范例。迄今为止,辽宁、吉林以及西部诸省共30多个地区都曾纷纷前往重庆考察“渝富模式”。不过,国开行有关人士亦向《财经》表示,迄今“没有一家成功拷贝”。

  仅就目前而言,渝富公司各次出手均业绩不俗,重组的企业多数轻装上阵,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

  《财经》剖析渝富公司的运作发现,渝富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所有资源,包括土地增值、税收豁免等;并辅以隐性财政担保的形式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巨额贷款,在地方政府并不开阔的财务空间内,对治下国企进行了最大化的重组。

  有关专家就此指出,地方政府的努力不容忽视,但渝富模式的得失却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一方面,如何看待渝富重组对于企业业绩的提升作用。也即企业在卸掉财务包袱后,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机制转变,绩效改善是账面游戏还是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否实现了“把合适的人放到了驾驶座上”?

  另一方面,如何评价渝富模式中对土地储备的使用。在渝富导演的诸多故事中,通过改变土地用途获得的增值,既偿还了企业的欠债,亦使作为重组方的渝富赢得了利润。在这里,土地价值是否得到了最大化的使用?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陆磊在同一期《财经》杂志撰文指出,渝富模式存在的基本理由是危机处理,政府背景的金融控股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短期危机处理,而不是长期持有本应该市场化的金融资产。“持有-变革-转让”必须成为地方性金融资产经营公司的操作模式,否则必然导致原有的地方财政持有企业或地方性金融机构股权所带有的体制弊端复归。

  全文详见4月3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渝富”:一场没有完成的演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92,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