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经》杂志报道,今年3月,在机场属地化改革后的第一份五年规划中,中国民航总局宣布,在“十一五”即2006年-2010年间,中国将投入约1400亿元人民币用于机场建设。相比之下,“十五”期间,全行业的固定资产总投资为947亿元。新一轮的机场投资建设高潮即将拉开帷幕。
一位参与规划设计的民航专家告诉《财经》记者,“十一五”规划抛弃了“十五”期
间对行业发展预测倾向“保守”的思路,转而主张基础设施建设“适当超前”;改变的理由,正是基于“十五”期间民航业的实际增长远远超出预计。根据当年的规划,“十五”期间,全行业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0%左右,但到“十五”期末,实际数字高达16.2%;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的年平均增幅分别达到15.5%和13.6%。
此次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民航将“十一五”规划预测的行业周转量年均增长率提高到了14%。而1400亿元的机场投资,正建立在这个增幅基础之上。
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表述,机场建设仍将以完善机场体系为目标,枢纽、干线和支线机场都要“合理发展”。全国目前有142个民用机场,按照规划,到“十一五”末,民用通航机场将达到186个;换句话说,中国在未来五年兴建的新机场有望超过40个。
一位参与规划的专家指出,为了服务西部开发,国家仍将在中西部提高中小机场布局密度。但这些机场在建成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几乎肯定将亏损。但在规划者看来,这一机场布局是为宏观经济战略全局服务的,并不以盈利与否为转移。从某种程度上,他们属于国家强制性保护的公共事业。“从市场需求来说,肯定不需要这么多机场。但为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帮助落后地区脱贫,这种布局又是必须的。”
其实,新建中小支线机场虽然数量庞大,但在1400亿元这一庞大的投资盘子中,所占比例并不大。权威人士透露,未来五年内,只有约20%的资金将用于新机场建设,而80%的资金则用于已经出现爆发性增长的既有机场、大型机场的改扩建。据统计,到2005年底,国内有18个机场的容量将达到饱和;到2010年前,达到饱和的机场数目很可能增加到29个。据悉,全国有几十个中型机场将逐步展开扩建工程。
重中之重,仍是大型枢纽机场。其实,在2001年到2005年间,中国已经确定北京、上海、广州为全国航空枢纽。前述专家指出,1400亿元看似数额庞大,但仅几个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的扩建即已占去大半。其中,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的建设总投资将超过200亿元,上海浦东机场197亿元的二期工程也全面开工,上海虹桥机场的扩建投资金额将接近200亿元,昆明新机场将投资180亿元左右,深圳机场也上交了100多亿元的扩建规划。据了解,上述改扩建项目均已上报到国家发改委。
全文详见4月3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1400亿机场投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