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成中国经济政策重要取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 15:3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 (记者 张旭东)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被列入“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意味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取向。近年来,中国贸易顺差高速增长,外汇储备持续攀高。以2005年为例,全年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额在年底达到了8189亿美元,均创出历史新高。
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记者从国家外汇管理局也了解到,虽然当前中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但是国际收支顺差式的不平衡问题表现较为突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同样引起注意的是,中国近年来贸易顺差的高增长,也凸显出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之急。中国贸易增长仍是以数量增长为主,走的是一条规模扩张的“粗增长”之路,长此以往不仅自身难以为继,而且也会在贸易平衡、汇率政策和经济调控等方面受制于人,增加经济、金融和产业的不安全性。更有一些权威人士提出,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更新一些地方“出口创政绩”等狭隘观念,适时改变当前贸易增长方式,避免在贸易平衡,汇率政策和经济调控等方面受制于人。 根据2006年经济工作安排,中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将增长15%。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提出,鉴于目前出口规模已经较大,且相当多的出口商品附加值较低,外贸增长目标不宜定得过高,以有利于引导各方面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当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国家重要经济政策取向,相关宏观经济部门和货币政策管理部门已开始采用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市场开放、汇率浮动以及扩大进口等组合政策措施来改进国际收支平衡。 据中国人民银行预测,随着一些具体措施的逐步实施,在未来2至3年内中国有望实现预期的贸易基本平衡。(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