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2004年,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在内蒙古自治区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中,以通辽市污水处理工程为重点,抓住工程立项、工艺选择、运行效果、投资效益等关键环节开展审计,并请环保专家到现场勘察,最终认定该市科尔沁区污水处理厂属处理工艺无先例、工程设计无依据、工艺变更无论证的“三无工程”,污水经处理后排放的水质严重超标,污水处理厂实质上是一个污水集中排放源。去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审计署,对该污水处理厂整改情况进行了审计回访。年末,通辽市有关部门向武汉特派办反馈了整改情况,
但该项目未来的资金投入和排污效果仍难以预期。最近,审计人员结合当年审计时的实地调查情况,对内蒙古通辽市投资1亿多元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了一次综合效益评析。
“三无”工程难以达到设计要求,整改困难重重
审计期间,审计组实地查看污水处理效果时发现,该厂作为通辽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主体工艺的“碎石床”堵塞严重,经“碎石床”处理后的污水注入“氧化塘”后,再由干渠排入西辽河,“氧化塘”和干渠内的水体颜色灰黑,“氧化塘”形同污水潭。通辽市水质监测站根据审计组的要求,连续8天对出口水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厂经处理后排放的水质未能达到设计要求,排放水COD(化学需氧量)超标高达40%至181%,平均超标81%。审计结束后,尽管通辽市政府根据某设计研究院提出的方案对碎石床进行了翻床整改,但国家环保总局在回访后发现,整改中的翻床措施依然未经过科学论证,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工艺流程。现场检查发现改造后的出水水质排放浓度依然高达414mg/L,超过原设计标准120mg/L的245%,将不得不再次进行改造。
1800万元进口排污设备束之高阁,政府为无效支出“埋单”
2002年1月,通辽市在建设通辽市污水处理其他工程时,为科尔沁区污水处理厂一同购进奥地利政府贷款设备。由于初步设计时将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工艺擅自变更,导致进口的8台立式污水泵无法安装使用,同时购进的3台高档电子水质检测设备则由于实际工作中需求较少、需要购置的配件无资金来源、操作人员不会使用等原因,一直未能派上用场,价值1800多万元的设备无法发挥任何效益,而政府则不得不继续为这笔无效支出“埋单”。
后续改造资金投入巨大,排污效果难以如愿
审计结束后,通辽市委、市政府对审计报告中指出的污水处理厂工艺存在缺陷、排水不达标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根据碎石床翻床整改方案,财政已投入300万元对该工程实施整改(计划投入近600万元资金)。但审计回访时发现,由于工艺存在缺陷,污水处理厂进口污染物浓度一直偏高,上游存在严重超标排放工业企业。通辽市政府表示将进一步增加投资7000多万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改造。改造的高额费用几乎可以重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审计回访后,通辽市再次组织召开污水处理厂技术评估及工程整改会,并聘请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8名专家进行会诊,提出整改意见,但该工程未来的资金投入和排污效果依然难以如愿。(朱燕华 朱艳莉)
编后:
一项环保工程,不但没有发挥优化环境的应有作用,反成了污水总汇。“三无工程”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令人痛心。
科学论证,周密计划,规范操作是对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前期准备阶段,对工程建设质量要求、采取的工艺技术以及所需投入资金等,要进行充分论证,合理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按照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工程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论证,在“处理工艺无先例、工程设计无依据,工艺变更无论证”的情况下,盲目搞建设,必然导致工程建设质量、成本失控,预期目标难以实现,不仅工程建设效益无从谈起,更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和对资源环境的破坏。通辽市在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引以为戒。它再次提醒人们,工程建设必须科学决策,规范运作,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