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资委专题 > 正文
 

施大战略 谋求大发展 实现大跨越努力打造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10:11 国资委网站

  “十一五”将是煤炭企业整合和发展步伐最快、竞争最激烈的时期。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发展?金能集团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对企业“十一五”总体发展思路、发展战略进行了进一步谋划和明确。即:近期目标:到2007年,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精煤产量600万吨以上,总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以上,成为全省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中长期目标:到2010年,煤炭产量实现2500万吨以上,精煤产量800万吨以上,总销售收入实现150亿元以上,在岗职工人均收入位居全省同
行业第一,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煤炭企业第二集团军行列。围绕以上规划目标,金能集团将立足大集团的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大集团的优势,从管理、科技、观念、人才等多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六大”保障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一、建立现代化管理的扁平式架构组织保障体系

  科学管理的组织架构是金能集团高效运行和实现发展目标的组织基础。按照“条块结合、集分结合、控放适度”的原则,金能集团将对内部所属单位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和功能整合,构建起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基层矿(厂)生产经营单位为基本形式的集团组织架构体系。

  一是坚持“大集团小机关”扁平化管理的原则,确立精干、效能、统一、协调的管理模式。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以三个中心为运行平台,界定职能,明确权责,规范程序,形成定位合理、控放适度、运作有效的新机制。

  1、金能集团为决策和资本运营中心,其目标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指挥系统。主要以产权为纽带,围绕资本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三大权利,重点管好“五个”重大方面,即:管好金能集团的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管好组织结构和人事调整及业绩考核,管好重大经济政策和改革工作,管好重大投融资活动,管好重大建设项目,领导和组织整个集团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金能集团各职能部门对各子(分)公司的发展规划、投融资、人事、财务、安全生产、党群工作等,实行统一指导和监管。

  2、各子(分)公司为金能集团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利润中心,其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和集团稳定持续发展相统一。各子(分)公司在集团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和经营方针的指导下,在集团的授权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体负责本公司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承担公司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搞好两个文明建设。

  3、各子(分)公司下属的煤矿、厂、公司等经济实体为产品生产和成本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安全生产、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实现产品生产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

  二是发挥大集团优势,强化五大调控功能。按照大公司、大集团发展和管理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金能集团的功能建设,发挥金能集团的主导作用,形成大集团的功能优势。金能集团将通过五种方式对整个集团的运作实施有效的管理。即:实施战略管理和控制。从谋求长期、稳定发展出发,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战略方针进行长远系统的谋划,确定战略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统一协调整个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发展;实施人事管理和控制。依据《公司章程》和《规范公司内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对子公司、分公司的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成员进行任命、委派或推荐提名,并进行业绩考核和奖惩;实施投融资管理和控制。根据市场需要和国家及区域产业政策,统一安排和决定集团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子公司的对外投资一律按金能集团项目投资管理程序办理;对金能集团内部单位改制涉及国有法人产权变动,投资购并企业或新建企业等,严格执行投资决策程序;对投资效果实施考核、监督,确保投资收益;实施财务管理和控制。对子公司、分公司等经营责任单位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建立健全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和会计核算体系,严格控制对外担保;实施制度管理和控制。按照“无重叠、无空缺、无冲突”的原则,在生产、经营、技术、人事、党建等方面,制定统一的基本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明确管理权限,规范管理程序,行使管理职能,并不断进行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创新,提高集团的整体管理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建立资源储备、增量扩张的发展保障体系

  煤炭产业是金能集团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金能集团的发展优势,在金能集团的战略地位不可动摇。煤炭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金能集团要做大做强,必须重点解决好后备资源扩张和开发问题。为此,应紧紧抓住国家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实施煤炭大集团战略,进行资源整合的宝贵机遇期,按照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战略,以资源开发、重组整合为切入点,以寻求外部资源和挖掘现有资源潜力为方向,立足省内,放眼省外,把增量扩张与存量调整结合起来,继续加大煤炭资源的扩张和开发力度,放大竞争优势。“十一五”期间着重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抓好现有矿井的扩能技改工程。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挖掘内部潜力,稳步提高现有矿井的生产能力。2007年—2010年,通过对东庞矿北风井、云驾岭矿等技改,合计年新增生产能力430万吨。同时,加快联合重组步伐,完成山西项目的扩建,新增生产能力150万吨。

  二是抓好新矿井的勘探和建设。积极组织,加快已列入规划的新井建设。邢矿集团公司的金牛塞北矿和邢北矿,可增加生产能力210万吨;邯矿集团公司的北掌矿等,可增加生产能力360万吨,以上新建矿井按计划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建成后合计年新增生产能力570万吨。

  三是继续加强资源的扩张工作。在现有矿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邯、邢等地区的其它煤炭资源,加快省外其它区域煤田的争取力度,尽快拿到探矿权和采矿权,早勘探,早建井,早投产。同时,抓紧开工建设“桑-张”铁路,以张家口大型煤电路一体化项目为突破口,为推动金能集团跨入煤炭企业第一集团军行列奠定基础。

  通过矿井技改扩能、资源增量扩张,到2007年邢矿集团公司和邯矿集团公司的煤炭产量实现2000万吨;到2010年,邢矿集团公司的煤炭产量确保实现1300万吨,邯矿集团公司的煤炭产量确保实现1200万吨。

  三、建立起安全发展、职业健康的安全保障体系

  和谐社会,安全为先。跨越发展必须安全发展,安全是企业和社会永恒的主题。抓好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科技、安全文化“五要素”的落实,保证安全生产,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

  一是牢固树立起安全治本理念。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点治本的安全生产思想。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从政治高度、大局高度、战略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安全管理思想,自觉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来抓,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紧抓不放,抓而有效,实现企业安全、和谐、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机制。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控制体系;增加安全投入,整治重大安全隐患;推动安全科技进步,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健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严肃事故责任查处等多方面入手,综合防控,突出重点,严抓细管,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三是建立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机制,加大安全风险抵押金数额,奖罚对等。贯彻“科技兴安”战略,积极筹措安技措资金,用于矿井安全技术改造;支持和鼓励加大安全投入,进行安全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和质量标准化水平,建立起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型安全企业。

  四是强化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安全责任追究。坚持把严明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加强安全管理的关键。建立起锁定责任、传导责任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以各子公司为安全生产管理中心,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各子公司、各矿厂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逐级落实安全生产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工作责任,使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级级量化,落实到每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身上,涵盖到生产经营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问责制”,党政同责,同时考核,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生产与责任、与业绩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安全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的资金保障体系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金能集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必须转变观念,通过自我积累、发行债券、银行贷款、产权多元化等多种方式,多渠道解决发展所需资金。

  一是利用上市公司平台融资。金牛股份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圆满完成,股票实现了全流通。为此必须利用好上市公司这个融资平台,为企业发展吸收资金。

  二是利用好银行借贷资金。由于邢矿集团公司资产优良,收益率高,企业信誉好,已连续多年被银行系统评为“AAA”级企业,可以利用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获得银行借款,虽然资产负债率会上升,但在煤炭市场稳定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企业财务风险仍在控制范围内。此外,对新建项目还可以采取先注入一部分资本金,然后进行项目法人银行贷款,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三是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金牛股份公司已成功地发行了一次可转债。今后,在国家政策的许可范围内,选择适当时机,继续发行企业中长期债券,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还可以降低财务费用支出。

  四是积极实行投资结构多元化。在新项目的开发上,进一步加大对外合作力度,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在保证我方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前提下,积极吸收社会法人投资、民营资本等,实现投资合作,共同发展。

  五、建立全面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保障体系

  科技技术和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构建引进、培养、选拔和激励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一是建立起广泛吸引和发现人才的引进机制。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拓宽视野,创造条件,把“引人”和“引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内部和外部两种人才资源,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引进企业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用待遇吸引人,用事业留住人。

  二是建立起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分类分层的人才培养机制。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年轻人才全面培养、紧缺人才加速培养,特别是抓紧培养企业紧缺的、能在生产经营和科研领域起到带头作用的拔尖人才,培养一批年轻化、素质高、懂生产、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三是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以重能力、重表现、重贡献为标准,以才干和业绩评价为重点,把组织考察推荐与引入市场机制、公开招聘结合起来,创新人才选拔方式,努力为各类人才搭建事业平台和创业舞台。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主要看其政治责任意识、全局观念、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经营业绩等;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选拔,主要看其政治理论水平、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宣传发动能力和维护企业稳定能力等;对科技人员的选用,主要看其科研攻关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以及实际效果等;对一般技术工人的选用,主要看其是否具有高超的技能、解决岗位技术难题能力等,不拘一格,择优任用,人尽其才,使他们都能够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四是建立起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办法,发挥待遇在用人、留人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科技、管理及操作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者的奖励。同时,积极探索按资本、技术和管理要素分配的办法,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按岗位考核、凭绩效付酬,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激励员工,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建立技术进步奖励基金,大力支持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技术革新。对通过技术攻关,解决生产、安全和非煤产业产品关键问题,做出重大贡献的予以重奖,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大事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六、建立以强势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文化保障体系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渗透于企业整个管理过程;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宣传、教育和引导,服从服务于生产经营和经济建设,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工作中,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同落实,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文化保障体系。

  一是思想和舆论保障。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发动全员参与,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措施。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分三步实施,从2006—2008年,第一步,全面启动,普及企业文化知识,开发企业文化形象识别系统,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第二步,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制度创新和责任目标(RAM)管理,落实到岗位及现场;第三步,进一步推进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经过三年实践,形成适应企业实际,具有“金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是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领导体制,组建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机构,明确党、政共同负责,组成由党委领导,以主管部室为骨干、各职能部门分工落实、齐抓联动的工作体系。

  三是机制保障。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包括管理机制、培训教育体系、绩效考核办法、激励机制等,在这些机制的运行中,突出企业文化的融合功能,推进文化整合。因为金能集团组建后,各子公司地域不同,企业文化建设不平衡,职工的传统观念有别,特别需要用文化进行融合,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四是资金和物质保障。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列入企业财务预算,加大企业文化建设软、硬件投入,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和物质保障。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