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二线关制约发展 深圳有意拆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 17:2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杨兴云 深圳报道

  撤销“二线关”、强化深圳市中心城市功能、改变持续多年的“一市两法”局面,这个一直以来备受瞩目的话题,日前终于被国家有关部门提上议事日程。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讨论把深圳
经济特区条例适用范围扩大至宝安、龙岗两区的问题,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深圳持续多年的“一市两法”局面即将有望获得实质性改变。

  另有深圳市体改办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关于撤销二线关口及扩大特区范围一事,此前深圳市政府已经按照相关程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并附带相应的方案,因此,如果现在有了最终的答案,“那将是很正常的”。

  二元结构之困

  深圳市下辖六个区,其中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属于经济特区范围,俗称“关内”;宝安区和龙岗区则地处经济特区外,俗称“关外”。国务院于1983年批准在特区与内地之间设立具有相应管理设施的陆地管理线(二线关),全长126公里、设有90公里的巡逻路和163个武警执勤岗楼的深圳特区管理线于1983年3月启用。 

  目前,这条当初为减轻一线压力而设的管理线,已成为深圳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现在不少道路到了‘二线’就成了断头路,这种人为造成的交通障碍令深圳经济发展大打折扣。”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总设计师郁万钧认为,“二线关”已成为制约深圳发展的“枷锁”,不去掉这个“枷锁”就无法优化利用深圳资源,深圳社会发展步伐也会大大减缓。

  从深圳自身发展看,“二线关”阻断了城市中心与卫星城的有机联系,不利于深圳关内和关外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

  据统计,深圳全市可开发建设用地为761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用地为495平方公里,剩下的待开发建设用地266平方公里,90%以上分布在“二线关”外。特区内土地存量有限,深圳下一步大发展,建设重心只能向关外转移,“未来必然会有更多的物流和人流来往于关内和关外,‘二线关’的存在确实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深圳市贸工局有关人士表示。

  深圳市规划局一位规划师表示,目前深圳正在建设连接关内外的地铁1号线和4号线,同样面临尴尬。“如果要求地铁和轻轨的乘客下车检查再换乘地铁,这会成为全球的笑谈。”

  他认为,实际上市政道路的规划同样遇到这样的难题,依照深圳目前的交通流量,北环大道应该变成以通行公交车辆和小汽车为主的市政道路,应该另外规划货车为主的东西向通道。但是“二线关”再次成为拦路虎,“总不能要求深圳特区内行驶的货车先出关,然后再入关吧!”

  与此同时,“二线关”还带来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根据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提供的数据,当初深圳建检查站已经花费了10亿元;二线执勤、执法人员的经费每年要由国库支付,数额巨大;因为取消进入特区汽车的收费,深圳市每年要补贴1500万元。

  据统计,深圳特区每年因“二线关”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以上,至于间接损失,比如因人车滞留错过商机,就更不可计量了。

  “由于‘二线’的存在,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都受到影响,令它的中心城市功能大打折扣。”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教授杨立勋认为,“二线”的存在不仅影响资源的利用,增加人流、物流的成本,而且制约城市的规划、产业布局和交通布局,令规划部门难以施展手脚。      

  杨立勋表示,由于“二线”的存在,还造成关内、关外适用法律不一的现象,人为造成一个城市两种制度,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城市二元结构使深圳市场人为分割,特区内过度开发,特区外开发不足。

  事实上,撤销“二线”的呼声由来已久。2004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由时任深圳市市长的李鸿忠领头,61位来自广东的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要求将宝安、龙岗两个行政区域划入特区管辖范围,从根本上解决深圳法律适用上的“一市两法”问题。

  深圳市发改局规划处副处长文新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尽管二线关实际上早已完成其历史使命,现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限制人流物流的瓶颈,但有关撤销二线关口及扩大特区范围事宜,由于“事权属于中央,具体选择何种方案仍需等待中央拍板”。

  力促“一体化”

  事实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深圳关内关外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以及城市管理水平及社会治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

  关内395.8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经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关外却仍然呈现出“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的尴尬景象,极大地制约了关内外经济发展的联通和交流,束缚和限制着关内产业向关外的正常转移。

  据深圳市人大法工委人士介绍,深圳目前制定的地方法规分为两种:一种是《立法法》赋予深圳经济特区“特区立法权”,可以制定先行性、试验性的特区条例,这种条例只适用于特区内的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区;另一方面,《立法法》也赋予深圳市“较大市立法权”,可制定通行全市六区的地方法规,但必须与广东省、国家立法保持一致。

  据了解,深圳经济特区已立法200多件,其中较大市立法11件,约占立法总数的5%,有95%的立法不能适用于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比如,由于特区内外适用的社保条例不一样,特区外的工伤赔付标准大大低于特区内。

  “特区内外的巨大差距和由此导致的对特区发展的束缚,已经引起深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文新民表示。

  不久前,深圳市长许宗衡在一次全市性报告会表示,“特区外基础建设严重滞后,今后5年内,如果要与特区内平衡,投资至少要达1000亿元,但也得干,否则没有竞争优势。”

  3月12日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2006年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中就明确提到,要按照全市“一盘棋”和特区内外协调发展的思路完善城市发展规划,重点提高特区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标准和档次,加强特区内外交通、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的衔接,加大对城市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现特区外社会配套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深圳市规划局出台的《近期建设规划》分别将关外的龙华二线拓展区、光明新城地区、奥体新城地区、大工业区列为四大重点发展片区。

  深圳市规划局副局长许重光认为,本次《近期建设规划》在总体思路上突出体现了“两个转移”,其中之一就是“配合推进城市化的战略部署,确定城市建设重点由特区内进一步向特区外倾斜,通过特区外建设水平的提高来提升整个城市的发展质量”。

  链接

  深圳市下辖六个区,其中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属于经济特区范围,俗称“关内”;宝安区和龙岗区则地处经济特区外,俗称“关外”。深圳市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即“关内”)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经济特区以外1557.03平方公里。

  1979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国务院于1983年批准在特区与内地之间设立具有相应管理设施的陆地管理线(二线关),1985年,“二线关”建成使用。

  1986年2月,广东省六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批准制定《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与内地之间人员往来管理规定》,内地人士前往深圳,必须持有《前往边境地区通行证》。至此,“二线关”正式设置,一直沿用至今。

  “二线关”东起盐田区小梅沙,西至南山区南头安乐村,之间的全长126公里的边界线,由2.8米高的铁丝网和沿途的巡逻公路构成,将深圳经济特区与内地分割开来。在全长90多公里的“二线关”上,设置了大小9个检查站和多个便于当地农民出入的耕作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