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美国参议院酝酿新法案 中美贸易面临高危时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 10: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滕晓萌 特约记者 周默鸣 北京、美国旧金山报道

  美国参议员舒默这几天在中国学到了一个新词:“Five -Year -Plan”。

  当舒默等三位来中国“摸底”的美国参议员与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会谈时,美国人指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财富,却消费不足;而美国人消费的东西却超出支付能力
7个百分点,“由此导致了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局面”。

  这时,朱之鑫拿出了刚刚在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告诉他们,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认识到了消费不足这个问题,并且计划在未来五年内着手改善。

  这令舒默们大为高兴。不过,一个新词汇终究不能改变他的决定。3月2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对记者一再表示,自己比来中国之前更为乐观了,“但在中国政府发出明确的行动信号之前,我们仍然将继续推动提案。”

  这时离3月31日——“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也称‘汇率报复案’)在美国参院投票的最后期限,只剩下8天时间。这一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如果中国不在6个月内让人民币自由浮动,就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产品征收27.5%的关税。”

  树欲静而风不止。舒默一行,把中美经贸关系推到了“入世”四年以来最严峻的一场危机中。

  新提案:校正“汇率报复案”

  作为“汇率报复案”的始作俑者,舒默、格雷厄姆、科本三位美国参议员来华访问,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令格雷厄姆大出意料的是,中国官员很坦率地跟他们谈到了人民币升值将带来的巨大危机。“有一个我以前没有想到过的因素,就是一旦人民币升值引起资金大幅外流,中国尚不成熟的银行业将可能遭遇危机。”此外,中国官员提到的具体困难还包括中国就业不充分、基础设施不完善,一旦人民币贸然升值,会引起巨大的社会问题。他们向美国客人反复承诺,中国会逐渐完善其汇率制度。

  但是舒默和格雷汉姆仍然坚持强调自己的“27.5%”。

  “中国政府已经让人民币升值了3%,这很好!证明了他们的决心。”格雷厄姆伸出了大拇指,“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3%并不是我们要的最终答案,我们需要更加明确的信号表明中国将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

  舒默一行接下来还要去上海和香港,了解当地业界和企业的看法,所以他们暂时无法说明回到美国后会如何向参议院报告。但是有一点舒默和格雷厄姆都表达得非常明确:他们决不会在逼迫人民币升值上有所松动。

  “这一法案通过之后,中国和美国政府就必须坐下来就人民币升值问题进行谈判,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舒默说。

  此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已经发出了“舒默-格雷厄姆法案等于自杀”的警告,认为对中国进行“汇率报复”只能产生反作用。对此,舒默在北京新闻发布会上轻蔑地说,自己的法案已经得到超过2/3的参议员支持,摩根士丹利的意见并不是美国政府的意见。

  当被问及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法案违反了WTO有关自由贸易的相关原则时,舒默说:“我对此不太清楚”。

  但其他美国政治家清楚地知道,“汇率报复案”不但有损中美经贸关系,而且确实违反WTO原则。基于这个考虑,新的对华制裁措施也正在酝酿。

  最新的消息是,另一份由参议院金融委员会起草的针对对华贸易的提案将在下周公布,新提案的起草人是该委员会的两位主席——来自爱荷华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查尔斯·格拉斯里(Charles Grassley)和来自蒙大拿州的民主党参议员麦克思·鲍克斯(Max Baucus)。作为参议院最重要的委员会之一的领导人,他们在参议院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鲍克斯的新闻发言人卡罗尔·加斯莉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不能透露细节,但是“两位参议员对中国在货币政策上的进展越来越感到担心,本次提案会重提汇率问题。另外,美国国会对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下如何加强美国的权利很关心,本次提案也会强调这个问题”。

  据外电报道,这份新的提案是“在WTO”框架下的,显然是对“汇率报复案”的一个校正。

  “我和很多参议员或者他们的工作人员都有过交谈,我觉得很多参议员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取舍。他们不同意舒默如此严厉的提案,但是也不同意中国当前的政策。”美国对外贸易委员会主席威廉姆·瑞施对本报记者说。

  “根据我们的评估,舒默的‘汇率报复案’表决推后的可能性正在进一步增大。”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对本报记者说,“但是在今后的几个月,美国国会会有几个对中国的惩罚案陆续出台,因此,今年两国经贸的危机并没有实质改变。”

  中国政府努力斡旋

  中国政府给予了舒默等人相当的礼遇。在3天之中,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外交部长李肇星、商务部长薄熙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分别接见了他们。

  中国政府显然希望,通过坦诚的沟通,让这些议员充分了解中国。舒默虽然在参议员中影响很大,并且提出了“汇率报复案”,但此前却从来没有到过中国,对于中国没有任何直观了解,这也成为“汇率报复案”被很多批评者诟病的一个原因。

  近几个月来,中国政府官员在各种场合频频露面,剖析中美贸易失衡的结构性原因,并反复声明,美国贸易逆差并不是中国的责任。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3月20日,中国政府高层在一个外企高管论坛上发表评论表示,美国把中国当作其自身结构性经济问题的替罪羊,是不公平的,并且明确表示希望将此番话转述给美国民众。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关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最高层级表态;也是第一次有政府高层官员明确说出“替罪羊”一词。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中国方面仍然希望,能够在4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会面之前,尽量为中美经贸创造宽松环境。例如,4月11日吴仪副总理和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将飞赴华盛顿参加中美商贸联委会。薄熙来曾经表示,预测到2010年,中国航空市场还需要500架飞机,到2020年,还需要2000多架。外界预计,平衡中美贸易问题仍将通过采购美国的波音飞机和农产品来解决。

  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开始采取一些实际行动。3月8日,中国政府公布了《2006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表示未来一年内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仅在立法方面,就会起草、制定和修订17项法律、法规,而执法方面也有7项专项整治措施。在中美工商界,知识产权问题一直列在企业关注的首要位置。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2006年第一季度例会的决议: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扩大外汇市场,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但是,花旗环球金融(大中华区)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黄益平告诉本报记者,中国政府虽然可能针对美国方面的压力做出一些回应,但今后一两个月内,人民币大幅度调整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施加在人民币汇率上的压力越大,中国政府推动汇率调整的难度也就越大。”

  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秀

  事实上,舒默的“汇率报复案”在2005年赢得参议院67票支持后曾经三次被迫撤回,一次是迫于外界巨大压力,另外两次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访美(后因为卡特里娜飓风未能成行)和美国总统布什即将访华。

  但是,今年2006年2月10日,美国公布2005年逆差达7258亿美元,较上年增17.5%,其中对华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此数据立刻在美国国内引发“地震”,情势急转直下。尤其对于国会议员们来讲,2006年正是中期选举,他们必须找到一个“替罪羊”来宣泄美国选民的愤怒。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舒默说。而另外一位美国记者说得更加明确:“对于中期选举之前的议员来说,自己选区选民的利益,远比另外一个国家的13亿人重要。”

  于是,国会议员们纷纷拿出提案,如取消中国的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令美国国内的《反补贴法》适用于中国企业等等,“汇率报复案”也重新升温。

  舒默在美国,已经被贴上了贸易保护主义急先锋的标签,他在中国也不无自豪地时时提到,前不久在他的积极参与下,美国国会阻止了阿联酋迪拜世界港口公司收购案的例子。外界普遍认为,在国会如此狂热的保护主义氛围中,“汇率报复案”一旦付诸表决,通过的可能性极大,国会的力量甚至可能大到令目前支持率不高的布什不敢行使否决权。

  “中国政府最需要明白的是,美国国会完全可能通过一个毫无道理可言的提案。”美国最大的智库之一、企业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德斯蒙德·兰切曼对媒体说。

  在国内强大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下,甚至原本信奉自由贸易的美国政府也不得不配合行动。自从2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向国会正式提交了《中美经贸关系:更多责任和执行力的新阶段》报告后,美国贸易官员像走马灯一样访华:2月28日,美国贸易办公室法律总顾问门登霍尔和负责对华业务的助理贸易代表蒂莫西·斯特福德访华;3月22日,美国贸易副代表卡兰·巴蒂亚访华;下周,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和副部长雷文凯也将访华。

  按照陶冬的表述,另一个潜在威胁是,美国

财政部在下个月公布的半年度报告中很有可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者”,一旦这一“罪名”成立,将直接给制裁中国的行为提供法理依据。

  “即使舒默法案推迟表决,中国政府也不能放松警惕。”陶冬说,“中美两国之间在下半年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甚至会比上半年还要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7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