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热钱引发各种猜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16:38 南方日报 | |||||||||
“‘大摩’在南海买地了!”著名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高调购入南海一地块50%股权后,业内人士奔走相告。“大摩”如此高调地进入此前极少涉足的华南房地产市场,意欲何在?一时间,各种观点甚嚣尘上。 30亿热钱投资房地产
有媒体认为“大摩”对中国房地产发展很有信心,投资重点将从日本转移到中国,今年会增加在中国房地产的投资两倍。 不久前,摩根士丹利刚为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完成42亿美元的资金募集,而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由2003年7月与永业集团共同投资9000万美元的上海“锦麟天地”项目开始广受媒体关注。据统计,“大摩”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规模累计约1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的一位金融分析师预测,今年其公司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将增加至30亿美元。 据了解,除了南海地块外,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MSREF)还将与上海复地集团共同投资5000万美元,计划在黄浦区开发一个500套公寓的地产项目。不仅如此,这家基金亚洲分区的负责人蒂莫西·格雷蒂(TimothyGrady)还放出话来:“我们的眼光不仅仅限于个别大城市,我们同时还在中国其他城市里寻找投资机会。” “泡沫”敌不过人民币升值诱惑 正当业界为此对今年房地产市场作出乐观预期时,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分析师谢国忠抛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观点。 他认为,继东南亚的泡沫破灭后,中国房地产开始浮现泡沫。 “大摩”投资中国房地产的真正意图顿时变得扑朔迷离。究竟是为了从房地产开发中获取高额利润还是另有目的?或许,从其去年在上海的投资能看出一点端倪。 2005年6月11日,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以1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从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手里买下了上海广场92%的股权。3个月后,“大摩”再次出手,以9000万美元的代价获得上海世界贸易大厦的产权。 在“大摩”进行这一系列“大手笔”收购的时候,人民币汇率正承受着巨大的升值压力。有分析认为,企业因效益提高而积累的大量现金,因找不到合适的出路,只得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 谢国忠当时声称,全球有多达1万亿美元的“热钱”在豪赌人民币大幅升值,流入中国内地的“热钱”超过200亿美元。这些“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内地后,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于房地产。 果不其然,自去年7月21日人民币出其不意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1%后,11月25日上午,中国银行报出的现钞买入价为1美元兑换7.9997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1年来首次突破8元大关。 “大摩”看好人民币升值 今年,业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同样乐观。高盛投资预测,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将升值9%,而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则预测人民币升值将超过10%。 外汇交易商估计,人民币升值很可能是通过允许一系列小规模的加速升值方式来进行的,而这正是2月以来市场上所发生的迹象。据新华社报道,受中国央行承诺今年将继续改善汇率机制并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影响,人民币兑美元于2月24日再次大幅走强,收盘创下人民币汇率重估以来新高,报人民币8.0424元。 “2005年人民币升值2%,这个数字是按照中国2004年贸易顺差仅为300亿美元左右进行测算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如果2005年1000亿美元左右的顺差都要依靠汇率波动来消化的话,就意味着有更为强烈的升值压力。 “大摩”在今年人民币升值呼声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大幅增加对华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会不会是抱着与去年同样的目的呢?“大摩”对于南海地块的经营一改往日投资成熟商业地产的作风,不顾国家新公布的宏观调控政策,首次充当开发商,计划兴建包括别墅、排屋及12层高为主的低密度高档住宅区。此举是过于乐观或是成竹在胸,的确耐人寻味。 见习记者 肖凌 吴智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