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资委专题 > 正文
 

创新是国企的责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10:43 国资委网站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确立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建创新型国家”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那么,在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国企应在创新中发挥什么作用?如何提高国企的创新能力?昨天,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刚一闭幕,记者就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张凤朝。

  张凤朝说,温总理的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提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国企在我们国家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应该在技术创新中发挥骨干、导向、示范的作用。现在咱们的企业,特别是国企,普遍存在规模较大,产能较高,但效益较低的现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产品比较少。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发展高端高效产业。这就意味着低水平的生产加工制造在北京是没有出路的,企业要持续发展只有创新。另外,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是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名城,要建设成宜居城市,要求北京的企业在发展中要安全、优质、高效、节约、低耗、环保,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都在于技术创新。

  张凤朝认为,北京国企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都具有优势。北京的最大资源是科技和人才,有众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技术管理精英,为原始创新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国企集中了相对多的经济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具有集成创新的优势。另外,很多合资企业不仅和国际资本嫁接,机制与机制嫁接,也引进了大量的设备,比如电子业、汽车业、机器制造业、建材业,都有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资源优势。国企应该坚定决心,在技术创新上找出路,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中推进技术创新,用技术创新来提高核心

竞争力,保证经济的发展和职工的切身利益。

  作为北京的企业,特别是北京国企的领导者,要把国企在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作责任,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创新就没出路,不创新就要消亡。“国有企业要创新,必须有创新的动力,而创新的原动力是人。”张凤朝说:“现在国企创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如何培育创新人才、吸引创新人才、留住创新人才,让创新人才发挥活力。这就要求国企的负责人要有创新意识和人才意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把企业创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另一个创新的关键是要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来激发创新的活力。比如说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对国企考核评价时应该把创新和创新的投入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在企业内部分配上,要有激励和约束机制,不仅是按照行政层级,考虑到经营管理者,而且必须考虑技术人才,这不仅是说我们纯粹的研究技术人才,还要注意应用型、操作型的技术人才,包括普通职工中的技术能手,形成大人才观念和格局。只要他有技术贡献,技术创造,就应该给他们以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保障。这样,用有效的激励和分配机制来鼓励他们创造,最终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贡献的气氛和机制。

  “为了使国企在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起到骨干导向作用,市国资委制定了国有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国企改革发展纲要,形成“四 三 三”发展格局,把国有资产向优势行业、优良企业、优秀的经营管理者集中,在适合发挥国有资本的领域做强、做大。”张凤朝介绍说,目前,市国资委正在作调研,研究如何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国企和国企职工的作用,在体制上,如何将产、学、研相结合,在分配和激励机制上,如何推动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去创新。在这些方面,国企中已经有好的范例,比如一轻控股科研所,在转制中主攻电脑绣花机的电控部分,然后经过几位科研人员十多年的努力,使它在国际市场上占有50%到60%的份额,而且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已经超过了在该领域拥有霸主地位的日本。而他们成功的关键就是良好的机制,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给科技工作者一定的股份,调动起科技人员创造的积极性。像这样的事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不仅是总结经验,而且要形成政策,然后通过政策和制度,再形成机制,从而全面推动国企创新。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