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资委专题 > 正文
 

上海建工集团“特殊环境下施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10:23 国资委网站

  一、特殊环境下超高层技术研究课题通过市级鉴定,7项专项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最近,由上海建工集团牵头的“特殊环境下超高层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系统研究课题,作为上海市建筑技术发展基金重大科研项目之一,顺利通过了市建设交通委、市科委组织的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专家组中的叶可明、陆海平、李永盛等院士和其他专家都给与了高度肯定,一致认为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不但解决了特
殊环境下超高层施工的关键技术难题,而且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投资,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其中,在施工期保证商场正常营业与保持城市景观等专项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完全可以在国内推广应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课题成果中已经有7项专项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

  该研究成果是建工集团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得来的。近几年来,他们成功地建造了港汇广场“双塔”主楼、长峰商城(龙之梦)、世茂国际广场等上海标志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克服了地处闹市、建筑密度高、人流拥挤、交通繁忙、场地狭小和临近地铁、地下综合管线等一个又一个难题,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终于获得了成功。

  港汇广场“双塔”主楼施工不误营业。港汇广场“双塔”主楼是续建在地处徐家汇繁华商业区正在营业中的商场上的两座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这在上海还是首次尝试,在国内也鲜有先例。建工集团的科研人员把“施工不误营业”的理念地体现在施工方案的优化中,形成了地处闹市区超高层施工的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和有效的施工噪音、施工污水及光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技术、狭小场地的“立体场布技术”等,并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由于营业中的商场位于交通要道,顾客络绎不绝,主楼地下室又与地铁车站相通,是地铁主要出入口之一,周围人流量、车流量极高。整个建筑群和周边道路都在施工和塔吊回转半径范围之内,哪怕掉下一粒石子也可能会伤到行人。集团技术人员在多层设防、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把底部的防护设施融入到城市景观设施之中,没有对路人和商场营业造成任何影响,确保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交通主干道的畅通。据统计,在施工期间,港汇广场的营业额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港汇广场“双塔”主楼静悄悄地以平均每5天一层的速度“长高”着,它已经成为上海徐家汇地区的“

第一高楼”,成为又一个新的地标。

  成功开发大型地下空间。长峰商城(龙之梦)位于地铁二号线和明珠轻轨线中山公园站边,由10层裙楼和60层主楼组成,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其中主楼高达238米,地下4层,最大开挖深度达24米,且周边紧邻运营中的地铁2号线,最近处距离仅1.9米。在这样复杂的地下环境中建造超高层建筑,如何准确控制超大超深基础的位移和变形,确保运营中的地铁和轻轨的安全,并将大楼地下空间与地铁、轻轨车站连通,成为这一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也成为需要破解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建工集团的科研人员不畏艰险,攻坚破难,针对这一国内罕见的超深超大基础的特殊环境和功能要求,确定了技术方案,采用逆作法技术,运用“时空效应”理论,实施了“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为特征的

信息化施工。实践证明,这一技术方案是非常正确的,在施工中也获得了巨大成功,附近的地铁、轻轨的运营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周围的建筑和管线也保持着良好的状况,成为上海成功开发大型地下空间、地下综合体的一个典范。

  南京路上巧施工。世茂国际广场位于“中华第一街”的南京路步街西端,地下3层,主楼60层呈三角形,高达246.5米,楼顶安装86.8米高的钢结构天线,总建筑面积达13.88万平方米。这一新颖独特造型的超高层要建在人流、车流拥挤的黄金地段,难度不言而喻。建工集团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针对主体结构整体提升钢平台施工工艺和斜爬模技术等,进行了创新和改造,在确保安全防护的同时,成功解决了施工场地狭小等一系列难题,最终实现了“主楼还在建造、裙房开张营业”的目标。

  二、铁路南站建设施工技术取得突破,9项专项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铁路南站新建工程是上海目前规模最大的对外交通枢纽和市内换乘枢纽,也是上海最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工程、上海陆上交通“南大门”、上海21世纪地标性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软土地质条件下复杂超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复杂混凝土及钢结构体系施工技术等,施工技术难度极大。建工集团针对关键施工技术进行课题攻关,取得了五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是复杂条件下超大地下空间开发施工技术的研究,南站工程地下施工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集团科研人员以保证沪杭线正常运营为中心,地铁一号线正常入地运营为指导,M3号线南站站托换保护为原则,成功实现了在南站进行超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

  二是研发了一批有创新意义的地下空间开发施工工艺,形成了复杂条件下地下空间开发施工的技术、组织体系,为今后上海软土地基超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针对复杂条件下超大超长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保证了延长达800米无永久缝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设置后浇带的情况下的施工,同时保证了沪杭线的正常通车。

  四是大跨度张弦梁旋转龙门吊的应用,南站主站屋钢结构屋盖吊装工艺,采用达123米的大跨度旋转龙门吊进行极坐标式结构安装,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五是施工控制技术在建筑钢结构中得到成功应用,很好地解决了特殊形体钢结构建筑建造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和内力问题。

  铁路南站工程成套施工技术研究课题近日已经通过鉴定 ,9项专项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并有9篇论文发表在国内有影响的刊物上,这意味着上海建工地下空间应用各种单项施工技术已经成熟,并已具备将单项技术进行综合与集成的能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