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高储蓄是经济发展动力而非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 11:42 每日经济新闻

  易宪容[2006-03-20]

  最近,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频频表示,中国当前高额储蓄必须转化为消费力,否则高额储蓄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巨大风险。而且从全球经济均衡的角度看,中国人的巨大储蓄实际上在补贴着挥霍无度的美国消费者。这样的言论看上去有理,其实是不了解中国国情的似是而非的看法。

  早在几年前,就有不少人把国人的高额储蓄看作是笼中虎和定时炸弹,给政府出谋划策把这些储蓄赶入市场,赶入那时正在发展起来的股市。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倾向下,政府连续九次降低利率,直至降无可降。与预期相反,利率下降之后,居民储蓄不仅没有因此涌出银行进入证券市场,银行储蓄反而越赶越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十分明确,就是仅用一般的经济学理论,仅用发达市场体系下人的行为模式,来分析转轨条件下国内的经济行为,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

  首先,中国居民的储蓄是高还是低,答案十分明显。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的事情只要做加法,就会是一个无限大的量。比如,中国目前居民储蓄总量高达14万亿元,以这种成果与经济规模达中国6倍的美国储蓄额仅为1.6万亿美元相比,当然会觉得太高,如果以购买力平价来看,更是高得离谱。但是,如果做除法,中国居民14万亿元储蓄平均分至每个居民,人均仅1万多元,与香港居民的储蓄平均额相比有天壤之别(香港700万人口,有5万亿到6万亿港元储蓄),但国际上从来没有研究者说过香港居民的储蓄率过高啊!就是在内地,以目前的物价水平,1万元在上海内环、北京二环以内既不足以购买到一平方米面积的住房,也不足以支付一般城市居民的一年消费。这样的储蓄水平高到哪里去了?

  另外,别看这几年政府一直在通过各种

宏观调控方式来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但毫无疑问,近几十年来
中国经济
持续高增长,国内投资是最大的动力。投资资金又从何来?仅靠外国直接投资能够承担此任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特别在近几年外国直接投资连续下降的情况下。中国投资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国内企业,来自于国内的巨大储蓄。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国内居民的巨大储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风险。罗奇离开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大谈中国居民储蓄率高低没有什么意义,用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来讨论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风险更是杞人忧天。

  在罗奇看来,由于国人储蓄过多、消费不足,中国经济只能维持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只好任大量优质资源让美国享用。其实,储蓄过多,并不一定会消费不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国内最终消费对GDP贡献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长,尽管目前国内居民的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不及欧美国家。根据中金最近的研究报告,近十年来中国消费迅速增长,保守估计中国消费量可能在未来5-7年内超过法国、英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居民消费国,而在13-16年内会取代日本第二大居民消费国的地位。中国居民消费增长已经如此之快,再快还要让它快到哪里去呢?

  更何况,中国居民储蓄过高不仅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一般性解释,也有与他国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解释,如人口结构的变化、收入水平的改变和国内投资高速增长等。总之,国人储蓄率高是特定经济环境所导致的特定结果,这种结果并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坏事,而是它得以持续增长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中国经济将会无所作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