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15万亿储蓄挽救疲软消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09:52 南方日报 | |||||||||
收入预期开始下降 居民消费意愿在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后,本季更跌至历史新低。央行15日公布的2006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消费(包括借债消费)”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28.6%,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降低0.9和1.8个百分点。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天公布的央行金融统计则显示,2月末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 重创新高的居民储蓄为何导致消费意愿跌至新低?国家信息中心高辉清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导致居民储蓄降至最低的原因主要是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企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快速下降,进而使职工收入受到影响。 住房和汽车消费期待再度走暖 在这次调查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以前拉动内需的住房和汽车消费开始出现降温迹象。住房、汽车消费在经过2002年—2004年的消费高潮后,2005年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迹象。调查显示,未来三个月打算买房的居民人数占比为18.2%,较上季及上年同期分别降低1个和3.8个百分点,并创历史新低;未来三个月打算买车的居民人数占比为9.8%,分别降低0.1和1.5个百分点。 高辉清告诉记者,这说明国家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政府即将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使得老百姓对现在的房市、车市持观望态度。比如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大量推出廉租房及经济适用房,使得老百姓降低了购房意愿;而国家开始鼓励小排量汽车也使得车市相对来说比较冷。高辉清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房市和车市在经过经济转型之后,依然是提升内需的主要动力。 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央行分析认为,导致居民消费愿望走低的因素:首先是居民对未来某些开支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心。问卷反映,在居民的储蓄动机中,教育费一直独占鳌头,其次是养老、购房和预防意外,这四项占比本季达56.5%。 “居民考虑到未来生活需要,只好进一步控制当前消费,增加储蓄。”高辉清对本报记者说。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障碍。 “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居民的消费态度。”有材料显示,全国80%的城乡劳动者没有养老保险,城乡居民85%还没有医疗保险。教育、住房、看病这三项支出,超出了居民一般消费能力,他们不得不减少即期消费,加大预防性储蓄。 启动农村内需是根本办法 刘福垣告诉本报记者,农民的消费意愿调动不起来,也是居民消费意愿持续创低的主要因素。他认为,在“十一五”期间,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只有这样百姓才敢消费、能消费。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也认为,启动内需的根本动力在于农村。他说,把农村建设好可以拉动内需。尤其是以公共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农村建设,不仅可以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收入差距,更重要的也是对当前国民经济中需求比较疲软的一种推动手段。 高辉清对本报记者强调,农村消费不是一两年就可以提升,要有一个资产积累的过程。 本报驻京记者 吕天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