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离岸金融突破两头在外 东方希望抢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 16:29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王芳艳 本报记者 陈昆才 上海报道

  民营企业东方希望集团(下称“东方希望”),近期很可能在交通银行开设一个离岸美元账户,用于管理境外公司资金进出。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该公司一纸申请报告已递交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静待审批。另几家中资跨国企业也正为可能出现的试点,积极筹备。

  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离岸金融业务首次对中资跨国企业开放。

  离岸业务突破“非居民”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和通用电气等十几家中外跨国企业参加了这个课题组。”东方希望相关负责人透露,参与者还包括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2005年10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上海宣布推出“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方案”(业内俗称“浦九条”),被认为是针对企业境内外汇资金流动、跨境外汇资金运作的种种急迫需求而进行的放权试验。浦东成为第一块实验地。

  其中颇受关注的是离岸金融业务。今年2月公布的《跨国公司借助离岸账户进行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试点方案实施细则》规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设立财务中心或资金中心的跨国公司,可以在拥有离岸业务经营资格的境内银行开立离岸账户,用于集中管理境外成员公司的外汇资金。

  离岸银行业务的优势在于,非居民资金汇往离岸账户,离岸账户资金汇往境外账户,以及离岸账户之间的资金可以自由进出。不过,服务对象限制严格,以浦发银行为例,开户对象只是注册在中国境外(包含港、澳、台地区)的法人以及中国境外(含港、澳、台)自然人。

  而在“浦九条”的突破后,东方希望即将成为试金石。

  此前,“两头在外”是离岸金融业务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该项业务经营资格的境内银行,利用境外的资金,为境外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招商银行国际业务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母公司设立离岸账户,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境内外资金的集中管理。”前述东方希望人士表示,东方希望已在越南开设两家饲料公司,并计划今年6月在新加坡开设新公司。目前,这些海外公司的资金,基本上以境外公司的名义选择当地银行或境外中资银行开户。各子公司或关联公司的资金独立往来、外汇进出也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十分烦琐。

  开设离岸账户,“突破了之前离岸金融业务的对象只能是非居民的限制”,浦东发展银行相关人士分析。

  在、离岸业务分离管理

  上海浦东目前拥有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中资跨国公司总部50多家。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对中资银行无疑是一块大

蛋糕

  未闻政策落锤声,客户争夺战已打响。另一位参与试点工作的银行内部人士说,课题组内的各大银行都主动与跨国企业保持联系,争夺客户。“中资银行的优势在于境内的大企业,一旦可以为注册在浦东的跨国企业提供离岸业务,就可以为国际跨国公司在内地的业务提供金融服务,这开拓了一个颇有潜力的业务领地。”

  目前,经央行批准具有开办离岸银行业务资格的银行仅浦东发展银行、交行、招行、深发展四家。

  由于离岸金融业务是银行所有业务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各国政府、金融组织的监管一直小心谨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金融政策变化影响,加之内部经营管理问题,离岸资产质量下降造成不良贷款率增加,1999年初,央行暂停办理离岸业务,直到2002年6月开始恢复。

  “这次试点也是严格控制风险的。”上述参与课题组的银行相关人士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中心或资金中心在开展此项业务时,应向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申请并核准。

  离岸账户的收入范围,被限在境外成员公司汇入的外汇资金和境内成员公司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用于境外放款的外汇资金。离岸账户的支出范围也限于:向境外成员公司发放外汇贷款;向境外成员公司偿还外汇借款;向境内成员公司偿还外汇借款。跨国公司财务中心或资金中心利用离岸账户吸收的境外成员公司的资金,纳入该公司的外债统计。

  另一位银行人士则证实,此前 “隔离式”的离岸业务并未放宽,银行对离岸银行业务与在岸银行业务实行分离型管理,即设立独立的离岸银行业务部门,配备专职业务人员,设立单独的离岸银行业务账户,以保证“两头在外”的离岸业务原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