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称银行改革最好先立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 16:03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冯嘉雪

  北京报道

  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但由于改革启动时间较晚,年底又即将面临开放大限,以目前国内银行的“体质”能否适应这种新的竞争环境?

  对此,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张肖认为,“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形势并不是因为加入WTO之后才突然激烈起来的,我并不把问题看得很重。” 3月10日,西直门宾馆,针对国内银行业目前面临的竞争态势,本报记者专访了张肖。

  

银行改革先立法规会更完满

  《21世纪》:你认为目前中国的银行是否已经具备了和外资银行竞争的实力,对未来中、外银行即将展开的“大战”做何判断?

  张肖:从银行业的资金“实力”来看,我认为中国的银行并不比外资银行差。有一点我深信不疑,那就是外资银行的零售业肯定做不过中国的银行,因为他们不可能在中国设立那么多的零售网点,因此他们只能发展高端客户业务。

  另外,外资银行的清算网络也是竞争不过中国的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银行业的清算业务已经十分发达。因此外资银行要想把高端客户的清算业务都拿过去也不大可能,由此,客户就不会在外资银行开设基本账户。

  所以,我始终不把中国的银行即将面临的竞争看得那么严峻。当然,也要承认的是,中国的银行在产品创新、内部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能力是要劣于外资银行。但这些问题是由来已久的,并不是由“开放”才带来的。

  《21世纪》:这么说,你对于中国银行业在未来竞争中的状况持一种乐观的态度?

  张肖:我是比较乐观的,当然,乐观也不能掉以轻心。我要说明的一点就是,银行竞争的态势还要取决于国家的金融政策和金融环境。目前我们国家在金融政策方面总的来看还处于一种保护的状态,例如资本项下并没有完全放开。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之下,中国银行业受国际资本冲击的问题还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有一天,资本项下完全放开,那时候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威胁将比现在大得多。

  《21世纪》:对于刚刚完成的几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你如何评价?

  张肖:我认为这轮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如果能够先立法就会更完满。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会涉及到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问题。

  我在九十年代初期和法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接触时就发现,他们当时对于本国国有资本退出商业银行以及上市的过程都十分慎重,每次都要经过议会的讨论,“私有化”的过程延续了十几年。而我们这轮改革给人的感觉就是“你追我赶”,我觉得如果一开始能够先拿出一家做试点会更好。

  好在我们现在已经提出要坚持的一点原则就是“国家绝对控股”。但是我觉得更好的做法还是应该先有一个相关的立法,例如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法或是相关政府条例。此外,还应该立“国家金融安全法”,这些我们在九届人大会上就曾经提过。

  农村金融“四位一体”

  《21世纪》:如何解决农村金融体系中农信社“一家独大”的局面,如何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

  张肖:这个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去年我们财经委就对于农村金融问题做过调研。对于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我们认为有几个问题一定要解决。

  首先就是政府要有政策性的投入,因为现在农村的经济还是比较薄弱的,因此农村的金融体系不能完全商业化。其次就是要解决担保问题。第三就是要解决农业保险问题,因为农户经营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农村金融应是在农业保险、金融担保、政策性金融支撑下,再辅之以商业金融的这样一个体系,即“四位一体”,缺一不可。

  但是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农业保险、担保都没有搞起来,商业金融已经退出,而政策性金融又在退化。过去代表政策性金融的是农发行,但是农发行的经营面非常窄。代表商业金融的是农业银行,但是它已经退出了农村金融这个体系。我们的农信社改革如果要走完全商业化的道路,仍然是解决不了问题,它会比城市的其他商业银行的成本更高、负担更重。因此,我们应该强化农发行的功能,此外就是应该给信用社一定的补贴,例如低利率或者是贴息。

  《21世纪》:对于农村金融的补贴,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如何分担?

  张肖:我认为农业的贴息主要还是应该由地方财政来负担,因为中央对于地方都有转移支付。像我了解到海南的情况是,他们除了有政府出钱进行农业贴息外,还组织了农村的担保公司。但是在农业保险方面,据我了解,国内依然没有突破。在农业保险这块,我认为也应该分商业性和政策性两类。

  (本报记者韩瑞芸、段晓燕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