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两岸金融试验区提案构想 人民币直接兑换新台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 02:26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陆媛 实习记者 宋兴华 发自北京

  来自两会期间的5份政协提案共同建议,设立海峡两岸金融试验区,在该区域内实现人民币与新台币直接兑换;福建厦门和泉州被提为首选城市。

  昨日福建省人大提案委主任张贵明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些提案尚属第一次
提出,目前还在等待央行、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对提案的回复。这5份提案由民主党派、学界、商界代表等分别提出。

  提案建议,在目前两岸关系的状况下,通过开辟试验区来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做法。在政策上先试后行,在方法上先易后难,先民间后官方,循序渐进,实现全面合作。厦门和泉州成为2份不同提案里面被分别推荐的两岸金融特区最佳试验场所。

  民主党派和企业家们还列出了一些实际可行的操作措施:允许在试验区内的对台经贸交往以人民币和新台币进行计价结算,将人民币核销的单笔交易金额从现行的等值2万美元以下扩大到等值10万美元直至按正常贸易核销;将新台币视为外汇进行管理,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套算人民币对新台币的买价,并报当地外汇局和中国银行总行备案;在银行经营新台币兑入业务的基础上,逐渐扩大新台币兑出功能,开设新台币外汇账户,办理两地的新台币结算业务;建立海峡离岸金融市场,赋予试验区特殊政策。

  张贵明昨日在电话里表示:“提案者基本都参加了在

福建的相关调研。按照规定,央行和
银监会
等相关部门现在应该是立案了,应在3个月内进行答复。”

  一直以来,两岸结算业务均通过台币、人民币以外的第三种可自由兑换货币(如美元、港币)进行通汇,这种通汇方式虽能基本满足大部分台资企业日常结算需要,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给台资企业、台胞带来两次兑换损失,增加结算成本,客观上导致两岸地下钱庄新台币通汇日益盛行,扰乱正常的两岸金融秩序。

  调查显示,海峡两岸金融业务额迅速增长,2005年的规模近千亿美元,2005年1~5月,两岸的金融业务额达到了420亿美元。月平均额80多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月平均额增加了近40%,而且新台币在大陆的流动量日渐增多。

  虽然发展两岸金融业务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在直接通汇方面仍存在局限:已经获批的DBU(登记注册于台湾地区公司)直接通汇的银行仅占台湾岛内银行的50%左右;当前两岸间的直接通汇限于贸易和非贸易项下,不包括直接投资、有价

证券投资或未经许可事项为目的地汇款,非商品与劳务汇款金额仍受相关限制。

  同时,从管理现状看,对于新台币的定位则远低于港币、澳门元,并不将其定为外汇,仅看作一种表外记账外汇,在管理中也不等同于外汇来管理。另外,目前新台币兑换价为中国银行总行统一制定的内部价,价格缺乏弹性,无法结合各地新台币供需市场需求进行任何价格波动幅度调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