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油电水地价格改革将提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13:44 现代快报

  一提涨价老百姓心就慌,人大代表四招为民解忧

  2006年伊始,一股涨价风扑面而来,让老百姓的消费神经一下子绷得紧紧的。在刚刚结束的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又透露,我国能源价格目前还不能反映能源资源的稀缺程度,价格改革势在必行。价格还会涨多少?消费压力有多大?这一话题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国家发改委资源价格改革将加快

  继天然气、电煤价格改革方案出炉之后,备受瞩目的油气价格、电价、水价和地价改革将被推至前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昨日透露,今年中国将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重点将放在油气价格、电价、水价和地价等四个方面。

  中国人均资源禀赋较差,而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重点,逐步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无疑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节约

能源资源。

  中国去年底的天然气、电煤价格机制改革,即以市场化为方向,意图借助价格杠杆达至节能功效。

  一涨心就慌老百姓赶紧捂紧“钱袋”

  上海闹起出租车司机荒

  两会召开前夕,一则消息引起了部分人大代表的关注:由于油价上涨,成本增加,收入下降,上海市竟然闹起了“出租车司机荒”。

  出租车司机刘海华公开算了一笔账:一天工作18个小时,可获营业收入800元,上交公司380元,油费200元,自己只剩200元。由于开的是双班车,一个月15天,最多能挣3000元,养家都困难,当然不想干了。

  水电公交全国各个城市都在涨

  “其实,涨价的岂止汽油,水、电、气……每个都在涨啊。也不是一个城市在涨,全国都在涨。”全国人大代表纪尽善说,“比如说成都,以前洗车只要10元,水价上涨后,一下子涨到了15元甚至20元。”

  从2004年起,全国一些地方的水、电、气、公共交通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已开始涨价,福建、浙江、重庆、江西纷纷上涨了电价,广州、北京等上调了水价。

  成品油2005年先后6次调价

  进入2005年后,发改委先后6次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包括1次降价)。随着“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的实施,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2分。

  液化气成都累计涨幅39.4%

  纪尽善说,从今年2月起,成都的CNG(压缩天然气)价格就从每立方米1.84元上调到2.07元,涨幅为0.23元。液化气每公斤价格已涨到5.44元,累计涨幅高达39.4%,汽油、柴油5次大幅度上涨,累计涨幅分别达12.8%和13.6%。

  百姓担心其他东西也会涨

  这股“涨价风”搅乱了百姓的消费行为。“现在大家担心其他东西也会跟着涨。”成都市民蒋华平说,“也许明天去餐馆吃饭,醋溜白菜就涨价了,喝瓶啤酒也涨价了,柴、米、油、盐是不是都要涨?这样谁还敢随便花钱啊!”

  调查近5成人不堪涨价重负

  接受调查者中有40%感觉到价格上涨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有3%认为“有影响、影响较大”;还有15%的人觉得“压力沉重”。

  几分钱不多但“过敏”的是消费心理

  涨几分钱百姓神经咋一下子绷紧

  支持涨价者认为,各行业价格涨幅都很小,每户家庭平均年增支出也就十几、几十元钱的问题,而且对低收入者做了优惠,应该不会成为百姓太大负担。

  可是,百姓的消费神经为什么会因为这几分钱,就一下子绷紧了呢?全国人大代表高清说:“几分钱、几毛钱是不多,但让百姓‘过敏’的是消费心理安全。”

  消费死结医疗养老教育似无底洞

  他说,由于目前一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改革尚不完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被动消费项目给人以“无底洞”的感觉。这动摇了人们消费预期,降低了消费信心,成为阻碍百姓扩大消费的“死结”。

  调查显示储蓄是为了教育和养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养老、住房排在居民总消费的前三位;而人民银行2004年第四季度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也显示,居民储蓄的目的依次是“子女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

  一名农民12年收入才供起1大学生

  教育是压在所有消费者头上的一座“大山”。据统计,全国高校的人均学费近20年间上涨了25倍。如果再加上住宿费和生活费,平均每个大学生4年花费需4万多元。而去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55元,也就是说,一名农民辛辛苦苦12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名大学生。

  有病不看四川3成多人看不起病

  医疗费用畸高也是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据四川省城调队调查,四川省有40%的人全年没有去过医院看病,但其中仅有9.3%的人是“没生过病”,其余的皆为“看不起病”或选择“到药店买药”。

  国内消费已降至建国以来最低水平

  “这些‘大山’摆在面前,百姓的消费神经相当脆弱,一点物价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巨大波动,促使其存款以防万一。”全国人大代表吴瑞林说。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消费率不断下降,目前约为45%左右,已降至建国以来最低水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新华社记者丛峰郭奔胜季明

  全国人大代表四招为民解忧

  第一招用发展缓解后顾之忧

  全国人大代表彭镇秋说,用发展缓解后顾之忧,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得很到位,要“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关键在于能否落实。

  第二招让政府多掏点“腰包”

  让政府多掏点“腰包”,扩大财政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消费。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老百姓很关心这些钱能有多少花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如果能拿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公共服务产品,更多地承担起改革的成本,调整收入分配差距,也可以增强百姓消费信心。

  第三招提高低收入群消费力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打开全社会消费心理安全的“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徐正宁说,一方面,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更强烈;另一方面,这一群体有着极强的社会示范效应。如果以改革分配方式,施行优惠措施等办法,鼓励他们去消费,相当于向所有人宣布:无论贫富如何变化,政府会为大家“兜底”。有政府“兜底”,人们的消费心理就会感到安全,社会消费信心就会大增。

  第四招公开涨价成本核算单

  公开公用事业部门涨价成本核算清单,还消费者一个明白。全国政协委员温克刚说,这些与百姓生活相关的行业,往往说涨就涨,老百姓不服气。如果能把每涨一分钱的理由,都摊在桌上算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心里有“底”,减少不必要的困惑、怀疑和担心,涨价对消费的刺激就不会这么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