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用产业化打造新农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10:25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 鲁菲 两会报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靠农民自身的努力。”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绥化市市长于莎燕的话说得很实在。

  绥化市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人口有411万,占城市总人口的74%。“像绥化
市这样的欠发达农业地区,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已经是当务之急,而建设新农村的出路就是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只有产业化才能解决农民增收、卖粮难的问题。”于莎燕说。

  目前,绥化市的农民收获的粮食都是靠农民自己销售,而农民又缺少销售能力,更多的利润让那些加工企业挣去了。“把农业资源变为工业原料,把农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把农民的种粮风险转嫁到加工和流通环节,是控制农民种粮风险的最好办法。”于莎燕说。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也是解决农村产业化的一条出路。”于莎燕说。经过探索和实践,绥化市走出了一条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路子。她认为,在农民共同致富问题上,必须要有个好的带头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这个带头人要有市场意识、主人翁意识,他们要意识到种植业和养殖业必须标准化生产。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感到当前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除了产业结构不合理、债务过重、信息闭塞等问题外,最主要的是农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于莎燕谈到这里语气有些沉重。

  绥化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可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特别是全市农田水利建设设施老化严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大型配套农机具按标准化作业要求缺少2/3。农业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设施也十分匮乏,给综合防治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其次,农民还存在五保户供养难、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但是目前各级财政都很困难。2004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后,乡村两级财力收入面临新的困难,加上过去乡企搞开发、办教育等原因产生的巨额债务,使乡村两级负担过重,没有财力再投入。而且目前实行的分税制,地方只能拿到税收总收入的25%,严重削弱了地方可支配财力,根本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市场消费突增等原因也让农民增收成为难题。于莎燕建议:加大对农业地区的投入,多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倾斜。另外,农业地区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银行又控制贷款风险。建议鼓励银行给农民贷款并延长贷款时间;对于农民的低保问题,建议应由三级政府出资办福利院,把低保户集中供养,这样可大大降低成本,并取得良好效果。对于新农村建设,国家先找部分相对落后的产粮地区进行试点,然后推广经验,少走弯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