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断层拉大
现状:据《河北省发展战略前沿报告》显示:河北与京津接壤的6个设区市中,共有32个贫困县,3798个贫困村,272.6万贫困人口。“报告”称:“像河北这样在距离首都城市不到100公里的区域内竟存在着大面积贫困化地区的现象在世界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京张唇齿相依,北京市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3400美元,而张家口市只有850美元,相差4倍。北京市民,包括农村人口生活远远超过小康水平,而在张家口14个县中,仍然有10个国家级贫困县,有85万农民至今没有脱贫。
观点:由于政策原因和“首都优势”,京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断层,并且还在逐渐拉大。
北京政策的向往
仅隔着一座松山,驱车在沙砾铺成的弯曲上下的盘山路上行驶,也不过半个小时,就能从张家口赤城县大海陀乡的阎家坪村赶到北京市延庆县张三营镇大庄科村。到了那里,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上下颠簸的车子突然就平稳了,因为砂石路变成了平展的柏油路。
据大庄科村书记崔桂军介绍,大庄科人均年收入过万,在张三营镇只能算中游,“我们村退耕还林之后,村里人没了地,就都当上了护林员。”在村里的人当了护林员,就像城里的工人领工资一样,一年可以领到4800元,“每个月,市财政局就会把钱打到护林员的银行卡里。再加上一些旅游收入和种地收入,村里人的生活很滋润。”而大庄科村仅有70多人,就有60个护林员的名额。
而仅仅是一山之隔的河北,农民的命运却有很大的不同。
与大庄科村一山之隔的大海陀乡,人均收入不到800元,最贫困的施家村只有500元,“本来就很贫困,用水也很困难,种地也只能是靠天吃饭,发展不起来。”大海陀乡政策宣传委员刘宇很无奈,“而省市财政基础相差太多,各方面扶持政策也就不能与北京相提并论。”
在北京,荒山造林,给予农民的生态补助金是每亩1000元-3000元,而河北每亩只有50元的补助。“这些钱包括了出工费,管护费、树苗费,北京补助的钱多,农民们可以买大树苗,成活率高。而我们这边,因为钱太少,只能买些小树苗,成活率不高,一般得补植三次才能保证都成活,而补种补植是没有补助的。”张家口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刘洪涛介绍说,“农民失了地种树,基本没利可图,生活得不到改善。”
不仅是这些,在北京,给农民的粮食直补每亩30元钱,而河北,却仅是每亩3元。
为补贴家用,大海陀乡的青壮年劳力都去北京打小工,“可是,也只能是零工,春播、夏锄、秋收的季节都得在家照看那几分地,而冬闲的时候,又没有活可干,算下来,一年也就两三个月可以出去,挣个两千多元。”大海陀的人们都觉得,“如果能像山那边的北京那样,日子肯定就好了。”
北京户口的诱惑
“三四十岁、年富力强的人才,能走的都走了。”据张家口人事局人才中心李小峰科长掌握的资料,在2002年-2004年之间,全市通过正式调动到北京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有540多人,多集中在教育和卫生等人才密集型部门。“一些通过其他途径走的,就没法统计了。”
主要就是为了孩子。
其实,人们都往北京挤,并不单纯是为了多挣一些钱,“在北京挣四五千,与在张家口挣两千其实在生活上没多大区别,北京的生活成本多高啊。”李小峰觉得,最重要的是看好“首都优势”:子女能跟着落户到北京,将来能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高考分数线还要比别的地方低100多分,招生名额也多……“这个吸引力太大了,多少钱都换不来。”
“不仅优秀的教师们走了,而且还带走了我们这里的好生源。”张家口教育局有关人士说,这里把这种现象称为“双流失”,“这几年,京津地区的学校纷纷到这里来招生,学习好的、家里有钱的学生,都奔着京津去了,那里的教育条件好,考学分数线低,就业机会多……”本来教师资源缺口就大,而这种不平等的特殊待遇又加剧了人才流失。
“主要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因为‘北京户口’意味着太多,太多。”
“非洲乡村”与“欧洲城市”的财力角逐
由南向北奔驰在平坦的京张高速,一过东花园收费站,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高速两旁的行道树突然从高大粗壮变得瘦弱稀疏起来,东花园收费站,就是京冀分界,北京区段通道绿化明显比张家口方面更“宏大”一些。“没办法,我们没有资金,只能买一些弱小的树苗,绿化长度也仅有几公里。”张家口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刘洪涛有些无奈。
其实,无论是东花园收费站两旁的通道绿化,还是京冀两地对农业的补贴,两者的差距,背后实际上就是上级政府财政实力的差距。虽然北京和张家口在地理上唇齿相依,但两市经济发展差距太大。北京市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3400美元,而张家口市只有850美元,相差4倍。北京市民,包括农村人口生活远远超过小康水平,而在张家口14个县中,仍然有10个国家级贫困县,有85万农民至今没有脱贫。
“那是北京嘛,首都,发展得当然快。”在当地的老百姓眼中,首都是应该比普通人得到更多的眷顾的。“守着中央,政策环境好,人们都愿意在那办厂投资,有本事的人也愿意往那里去,还能发展不好?”
断层,逐步在拉大
“我们和北京的差距没有缩小,却正在逐步越来越大。”几乎每个能亲身感受到北京与河北发展差距的人都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也在发展,不过,步子却远没有人家大,被越落越远。”
而中国社科院、北京市社科院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指出,在首都周边存在着大面积贫困带的现象,这在世界上是极为少见的。
蓝皮书指出,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江苏、浙江等相关地区的快速发展。而京津冀三地都是在相对独立发展,北京对两者的辐射作用微乎其微,北京的“空吸现象”,京津冀三地的人才、资源逐渐向北京集中,造成周边地区发展等相对迟缓,甚至在河北省内还存在着272.6万贫困人口,如此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
蓝皮书指出,“环京津贫困带”多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过渡气候带,分别为沙化严重的坝上高原、石化严重的燕山和太行山区、盐碱遍地的黑龙港流域,几百年来一直就是穷困地区。而现在,北京81%的用水、天津93%的用水都来自河北。作为京津的水源地,河北为了给京津提供充足和清洁的水资源,不断提高水源保护标准,加大对这一地区资源开发和工农业生产的限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大树底下不长草”,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吸附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索取远大于给予。首都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存在着一种“孤岛效应”,拉大了贫富差距。
河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杨连云经过多年的调研,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他认为,京津地区自身发展还不够强,需要吸收大量的人才和资源,京津冀一体化处在强中心出现、极化效应加强的阶段,“空吸”也是一种必然现象;而长期以来的财政体制是“分灶吃饭”,要发展地方经济不得不周边吸附;此外“首都优势”也要比周边省市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而且以往长期的无偿调拨生产要素和资源利用的思维一直延续到现在……
(本报记者:王荣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