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国家审计风险浅谈(06-3-1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 15:47 审计署网站

  国家审计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监督系统,是通过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依法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和评价而实现其职能作用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经济行为纵横交错,如何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也越来越为国家审计机关所重视。

  一、国家审计风险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施行审计监督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审计行为与法律、法规相背,提出的意见和作出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不符,以及审计评价失实等,从而受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总的说来,审计风险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取证风险

  一方面,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占有的信息资料不对称,审计人员处于劣势。通过审前调查虽然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但是对一些隐含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还是难以全面准确把握,往往会由于审计证据不充分不恰当,导致对某一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 另一方面,也存在由于审计人员经验不足,对重要的审计事项查证不实或者揭露不透彻,没能查深、查透、查实,问题的实质没有得到完全的反映。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影响审计质量和成果。

  (二)定性风险

  审计工作中,我们主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来确定审计查出问题的性质。定性不当的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当,法律法规不能恰当的支持所做出的审计结论。二是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由于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原因而导致判断、定性不准。比如“小金库”问题,既有把它定性为“账外资金”的,又有把它定性为“少计收入”的,造成处理不一致。三是一些违纪违规责任的界定与划分难以掌握,界定不准会造成责任旁落,责任划分不清则会难以追究。四是对问题性质表述不当,对问题的严重程度不能准确的把握,夸大了或淡化了问题的严重程度。

  (三)处理处罚风险

  审计机关应依法对有关违纪违规事项进行处理处罚。若依法应该处理处罚而没有处理处罚,或审计处罚没有法律依据,或法律依据不当,或应由有关部门处理处罚、而国家审计机关没有以向有关部门下达审计建议书的形式提请有关部门处理,而是越权处理处罚,国家审计机关应承担处理处罚失当的法律责任,从而产生审计处理处罚风险。

  二、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环境因素

  审计活动受到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影响。经济情况方面,目前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单位都有两本账,这就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取证难度。另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等情况,也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力,加大了审计风险。

  法律环境方面,我国目前已形成以《审计法》为核心的审计法规体系,但是法律法规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滞后性,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目前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之外存在许多合理不合法问题。此外,部分审计活动过程中对技术、操作上理解的偏差,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就必须依赖其职业判断,这就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不可避免地产生审计风险。

  (二)人员因素

  第一,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可能没有得到体现,但它潜伏在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要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一些审计人员对于这种风险隐患在观念上、意识上没能够引起足够重视。第二,审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工作的要求。目前,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是审计队伍中的主力,但是所占比例不大。还有一部分是具有长期审计工作经验的审计人员,他们能够在审计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但对风险和造成的危害把握不准。余下部分是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他们还需要一个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过程。

  (三)管理因素

  审计机关建立了一系列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这些标准对降低审计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一些标准中仅有规定而无具体的方法和内容。例如,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和比率的标准,审计风险的评估标准,符合性测试的步骤和方法,分析性复核的具体指标等等。第二,某些审计质量控制规范的实施情况存在不足。如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前未进行系统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不具体,审计实施未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等等。第三,我国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缺乏责任确认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四)技术方法因素

  目前,传统的手工查账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被审计单位大量的会计资料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里。审计机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计算机审计已经开始实施,但计算机技术的利用程度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审计软件与被审单位数据库缺乏数据接口等等,影响了审计的效率,不利于防范审计风险。

  三、控制国家审计风险的对策

  审计风险的形成因素复杂多样,因此,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也应是综合性的。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审计环境

  社会经济中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混乱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大了审计风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社会经济环境,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使审计机关能掌握相对真实可靠的信息,减少被误导的可能性,降低审计风险。

  必须加强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应根据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及时修改和制定切合需要的审计法规,尽可能使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有关事项均有法可依,使审计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还要尽快以审计法为基础,制定国家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把风险控制作为审计准则的重要内容,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差错,达到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首先应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审计人员进行风险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并通过岗位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等方法,促使审计人员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通过审计人员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减少或避免审计风险。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审计机关要为审计人员提高素质创造条件,经常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的业务交流,使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方法,以适应不同审计项目的要求,达到高水平的审计效果;还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在职培训和后续教育,通过这些提高业务水平,使之能胜任各自岗位,满足审计工作要求,保持执业应具备的能力。

  (三)完善管理制度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对于重要性水平等风险控制指标应增加科学具体的内容和方法,以增强风险控制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审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设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给评价审计工作质量一个科学、规范的标准。强化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审计规范的意识,避免不按规章执行的随意性行为。还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人员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强化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风险意识,责任具体落实,促进在审计工作各阶段中各级审计人员各负其责、各担风险。

  (四)提高审计技术方法水平

  随着审计工作日趋复杂,改进审计技术、更新审计手段已迫在眉睫。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项目质量、防范与降低审计风险。总体说来,还要在审计队伍中开展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整体应用计算机水平,以达到在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目的。另外,在审计小组人员结构中应增加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比重,组成一支既有审计师也有计算机专家的综合性的审计队伍。(作者: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杨春艳)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转载时请注明)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