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称对改革要不吝笔墨 工作报告中出现83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10:23 新世纪周刊 | |||||||||
文/古士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字眼出现了83次,“体制”字眼出现29处,而后者每一次出现无一不与“改革”相连。这似乎和温家宝总理“关于改革的内容不要吝惜笔墨”的表述不无关系
改革在“十一五”规划中如何进行?就此问题,温家宝总理日前在国务院小礼堂主持召开了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的座谈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教授在会上说:“我们国家已经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难度在加大。‘十一五’时期,必须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大大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而随后,温家宝总理也坚定地说:“报告中改革的分量要进一步加强,关于改革的内容不要吝惜笔墨。”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改革研究的迟福林教授为“十一五”期间的改革攻坚提出了七点建议。 改革判断十分重要 迟福林认为,2005年以全国范围内农业税的取消、非公经济发展36条的出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为重要标志,拉开了中国新阶段改革攻坚的序幕。 而今后几年的改革攻坚,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会更复杂,改革的难度也在增大。由于有关“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论断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对“十一五”时期的改革攻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迟福林建议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建立公共服务体制 迟福林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二是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面对第一个突出矛盾,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面对第二个突出矛盾,应当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 政府转型是重点 迟福林认为,政府转型要适应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客观需求。今后几年,政府要扮演好两种角色:一是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尤其要“合理界定”和“严格规范”政府投资范围以及中央与地方的投资事权;二是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城乡统一是突破 迟福林建议,“十一五”时期应当努力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方面有重要突破。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对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十分重要。“十一五”时期,如果我们能够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方面有实质性进展,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大作用。 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因为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如何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重大问题。迟福林认为,“十一五”时期在加大力度解决腐败问题的同时,要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为重点解决再分配问题。 为此,“十一五”时期要着力解决就业、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生产、食品、卫生)等五大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供给。这样,不仅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而且能够有效解决未来一个时期再分配中的突出矛盾。 研讨体制改革方案 迟福林认为,应及早组织力量研讨“十一五”时期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应当由超脱部门利益的机构牵头,组织包括相关专家在内的研讨班子,研讨和起草改革的总体方案,并且应当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确定改革的主要原则和重点。 建立高层协调机构 由于推进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改革攻坚,必然涉及政府部门的利益调整。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将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当强调在统一指导协调下,强化政府部门的改革责任。 为此,迟福林建议尽快建立国务院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构,以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改革中各部门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并由此进一步形成对改革的共识和改革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