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经济适用房效果欠佳 政协委员建议用廉租房取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08:3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夏金彪

  “要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用廉租房取代经济适用房。”全国政协委员彭磷基对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说。他认为,现行的经济适用房政策,解决城市中穷人住房需求的效果并不好。实际上,最经济、最公平、最能满足城市穷人住房需求的制度是廉租房。应以廉租房制度代替正在施行的经济适用房制度。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价格上涨速度较快,引起了城镇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强烈反响。虽然党和政府为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制定出台了廉租房政策,但实际落实情况与百姓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 民建中央调研部经济处的桑金成处长也对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表示。

  据介绍,民建中央日前向全国政协提案组递交了一份名为《民建中央关于建立城镇廉租房制度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提案。其中,民建中央调研部列举了在对廉租房制度进行的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目前在全国312个地级市中推行廉租房政策的仅有一半左右。以广州为例,1998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廉租房政策,截至2003年底,政府投入2亿多元,仅解决了1041户。因此,总的讲,“覆盖哪些人,资金哪里来,房子谁来管”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民建中央在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廉租房制度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政府职能仍然缺位,一些地方政府把实施廉租房政策当作政绩工程、样子工程来做;二是廉租房的资金来源没有公共财政作为保障,致使东部地区推行廉租房政策缺乏积极性,西部地区推行廉租房政策缺乏资金支持;三是受益面窄,很多确实需要政府帮助的人被排除在政策之外。

  彭磷基表示,经济适用房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基于计划经济的思维,耗费了大量资源却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廉租房制度却可以反复运用,不断帮助到贫困人群。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均对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有专门的大规模的制度安排,以此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张皎委员也表示,在社会诚信系统尚未健全的条件下,购房者家庭年收入证明等材料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导致经济适用房大量流入了实际上并不缺房、着眼其升值的投资者手中,给国家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与其这样,不如市场化运作。即政府按市场运作,将给开发商的“暗贴”拿回自己手中,用于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住房,采取货币补贴的方式,让低收入人群以低于市场价格的租金承租廉租房。

  民建中央也在提案中列出了完善廉租房的七大建议。第一、进一步明确廉租房制度定位。建议将保障城镇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列入政府的职能,将廉租房制度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将是否落实廉租房制度和解决了城镇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列入每年考核各级政府工作政绩的内容。

  第二、扩大廉租房制度覆盖范围。对廉租房政策原来覆盖的5%的低保范围做出调整,按照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将城镇人口20%的低收入群体纳入廉租房制度的适用范围。

  第三、设立廉租房专项财政资金。东部发达地区的省、市、县应从财政的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不低于20%的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廉租房建设。中部地区财政相对紧张的省、市、县可在省内调剂,以多补少。西部欠发达地区可在中央转移支付中划出专项资金予以补贴。

  第四、落实廉租房的货币补贴。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段、不同家庭条件,实行不同的租金补贴标准,并应将租金补贴直接存入户主名下。对家庭成员确无劳动能力、60岁以上高龄、残疾(一、二级)、军烈属等极少数特殊困难家庭,可继续实行实物配给。

  第五、拓展廉租房房源。制定对提供廉租房源的社会机构或个人的鼓励政策,对单位或个人的住房用于廉租房的,享受出租的税收优惠,或给房东以适当补贴。

  第六、建设少量经济住房作为廉租房源的补充。政府应新建一些经济住房作为廉租房源的补充,但要吸取以往建设经济住房标准和成本过高的教训,新建的经济住房面积不易太大、功能比较简单,并能够保本微利,同时应避免因过于集中和偏远而造成“贫民窟”现象。

  第七、成立廉租房管理委员会和托管中心。“廉租房管理委员会”属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由政府官员、专业人士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负责落实廉租房制度,对享受廉租房者的资格进行审查与确认,对执行廉租房制度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实行投票表决制和雇员聘任制。“廉租房管理委员会”下设廉租房托管中心,中心对个人和社会机构提供的住房实行委托管理,按当地规定房租标准扣除管理费用后,直接支付租金给委托者。托管中心应建立廉租房网上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布廉租房指导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