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发展接力长三角 会否成为下一个浦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 11:52 中国经营报 | |||||||||
编者按:中国经济突破增长的瓶颈,需要寻找新的区域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环渤海经济圈正展示着它的勃勃生机。要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有关部门还需要协调该区域内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使其真正发挥各自的长板。 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改善法律环境和信用环境,从规范商业秩序中寻找效率,并对国家的一些现行经济政策的得失进行反思,及时调整修正。
作者:李乐 中国区域经济的版图正在悄然改写。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独立奋斗12年后,滨海新区终于有了自己的“名份”。 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将天津周边环渤海地区的十多个城市年产值综合计算,其GDP已经占到去年全国GDP总量的10.8%,因此环渤海正在形成一个经济区域。显然,环渤海正试图从长三角手中接过中国经济的“接力棒”,在未来中国经济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又一个浦东? 尽管在公开场合,滨海新区尽可能避免外界将自己与浦东新区进行比较,但这种比较却始终存在,甚至植根于滨海新区管理者的心中。对于滨海,滨海新区的工作人员非常习惯这样的介绍方式,“这里将成为天津的陆家嘴”或者是“这里将成为天津的张江”。 在记者获得的一份滨海新区于1997年编制的指标统计上,几乎都有“滨海新区与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比较”的部分。到2005年,滨海新区GDP总量已经达到1500亿元,与浦东新区2000亿元的GDP产值已经相差500亿元。 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GDP产值总量,是在没有获得任何中央政策“庇护”的情况下得到的,而这也正是滨海新区在公开场合不愿将自己与浦东比较的真正原因所在。即便在已经得到“名份”的今天,滨海是否会得到如当年深圳、浦东一般的政策呵护,也仍是未知数。 “滨海新区在税收以及财政政策方面,中央没有给予任何优惠政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央财政也不会给滨海新区直接投资。”滨海新区一位高级官员私下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至少从这个层面上,滨海绝不是一个新的浦东。 对于“新浦东”的说法,滨海新区的心情是极其矛盾的。尽管天津市的高官在公开场合一度表示,天津滨海新区只要一个“名份”,绝不向中央“伸手要政策”,但在“正名”之后,滨海新区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浦东飞速的发展事实似乎在提醒滨海新区,政策“庇护”对经济发展是多么重要。 配套措施“暗进” 尽管在“正名”以后,滨海新区没有获得如上海浦东一般的直接政策“庇护”,但作为中央政府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战略支点,相应的倾斜还是十分必要的。记者目前掌握的情况表明,除了中央财政税收政策之外,天津滨海新区在其他方面正在全面接近当年的浦东。 2月26日,渤海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在停止审批商业银行将近10年之后,中央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完全股份制商业银行,此前获批的民生银行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尽管渤海银行行长羊子林向记者否认,渤海银行因“国家滨海战略而获批准”,但渤海银行的股东结构却不能不令人产生联想。 在其股东结构中,除了渣打银行之外,其他几个股东或多或少都与天津有着密切的关系:泰达集团是天津最大的国资企业,中远集团在天津港有大量海运业务,而就连渤海银行的自然人股东,都由天津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进行募集。 这样的股权结构,足以与当年浦东发展银行相比。这家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为浦东发展集团,后者与泰达集团一样,负担着浦东新区的基础运营工作,也是上海最大国资企业之一。外界评价,浦东发展银行在浦东新区发展的初期,在融资渠道层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渤海银行与滨海新区开发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 记者了解到,当年中央启动浦东新区时,给予浦东的财政优惠是“5.2.1.1.1”,即5亿中央贷款、2亿A股、1亿B股、1亿美元外债和1亿元中央拨款。目前,天津泰达集团本身已经是上市企业,还控制着两家上市公司,再加上渤海银行,除了中央财政的直接支持外,滨海新区所获得的金融通道已基本与浦东当年持平。 此外,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项目目前已经确知即将上马,滨海国际机场建设协调小组的组长将由民航总局的副局级官员担任,小组成员中除天津市相关部门人员外,国家发改委可能也将派员进驻小组。如此之高的规格,足见其重视程度。在滨海国际机场建成之后,滨海将和浦东一样,拥有自己的国际机场。 “点”连带“面” 滨海新区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开始肩负更重的责任——中央力挺滨海新区的驱动来自于启动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决策,滨海扮演支点的角色,责任重大。 周立群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院长,京、津、冀经济圈课题组的成员之一,他说:“区域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引爆点,浦东和滨海新区都具有这样的功能,而这两个区域都具有体制创新的范例,都具备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能力。” 在他看来,若想真正撬动环渤海经济区,必须关注“群、带、链”这三个问题。他解释道,所谓群是需要打造产业集群;带则是指从北京中关村经河北至天津港的高科技产业带;所谓链,即是进入国际价值链,从源头开始抓自主创新。言外之意,环渤海经济圈不能再走产业加工的老路——占据国际价值链条中的低附加值环节,这并不是环渤海经济圈该走的道路。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秉廉向记者分析此前国家的区域战略,已证实本次中央决心启动环渤海经济圈的策略意图所在。在他看来,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策略有两类:一是中国第一轮经济增长和第二轮经济增长的带动区域,珠三角和长三角,属于拉动型战略;另一类是目前的东北振兴和西部开发,多少带有扶贫性质。 刘秉廉认为,在新一个经济增长周期到来的时候,中央还需要一个新的区域履行拉动职能,这个区域就是环渤海经济圈。 不过,即便如此,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自身的问题需要突破,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各主要经济体的角色定位,二是滨海新区自身行政管理体制的突破。对于前者,目前除了滨海新区明确自身产业定位之外,其他经济体的功能定位仍不明确;而对于后者,多年以来以“政府派出机构的身份(管委会)管理几级政府”能否保证长期快速地发展,如何寻求突破,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