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以人为本:求解区域平衡的新视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 11: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金城

  轮回之后再求平衡

  先看三组数据:其一,2005年的一个调查,陕西省城镇人均月收入687元,上海市则为1641元;其二,“十五”期间,中国西部九省累计吸引外商投资近100亿美元,而仅2005年
,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到账132亿美元,其中仅苏州一市,就达60.05亿美元;其三,2000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仅70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达9800亿元人民币,约合1200亿美元。

  三组数据想要表达的逻辑链条是: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东中西部之间不平衡——市场化、全球化的投资不关心中国境内的区域是否平衡——中国政府则为此不遗余力。

  每年的“两会”,全国各地的政治家们云集北京,讨论区域平衡问题总会成为焦点,地方尤其是中西部的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民意诉说不平衡的加剧,而中央政府则借此机会展现其追求区域平衡的决心。

  在今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区域问题用了四段话来表述,主题分别是: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继续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在此之前,2000年的“两会”上,中央正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的“两会”上,正式确定了“振兴东北”的计划,2005年的“两会”上,“中部崛起”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最终也被国家提升为战略层面。而在去年底和今年初,以温家宝总理视察天津滨海新区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为标志,环渤海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两个沿海区域发展也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更早之前的近20年时间,中国政府实际上执行了一个 “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珠三角和长三角参与了“全球经济大循环”,成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

  用了21世纪的头6年,中国政府的区域重视策略经历了一个轮回之后,终于达成了对整个国土开发策略的全面清晰表述,四块区域事实上又回到了平衡的出发点。

  国人还是国土的现代化?

  再看两组数据:其一,据统计,全球70%的工业资本和80%的人口集中在距海岸200公里以内的沿海地区(如果扣除中国因素,这个比例显然还会增高);其二,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共有1亿多人口从中西部地区农村进入了沿海地区的城市。

  问题出来了:中国是要以整个国土来参与全球贸易,还是主要以沿海地区来参与全球贸易?换言之,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大陆四块国土齐头并进、展开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还是将国家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进行现代化?究竟哪种路径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再换言之,中国的现代化,是追求所有国人的现代化,还是所有国土的现代化?

  以东、中、西、东北四块来划分国土,是有其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依据的,其中东北既是老工业基地,又是粮食生产基地,东部沿海地区中,苏浙鲁原来亦是粮食主产区,中部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粮仓,而西部地区则既是中国七大江河的发源地,又是中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

  数据表明,从1996年到2004年,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多亩。1996年以来,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展最为迅速的十年。

  生态环境的恶化才是最可怕的,国家水利部的资料表明,中国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万多条,目前大部分的河流健康情况不尽如人意,恶化趋势没有得到遏制。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说:长江上游水电无序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未得到根本扭转,水生生物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化及围垦导致湿地萎缩严重。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说,黄河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十几年的断流,举世震惊,给黄河的生命亮起黄灯。近5年虽然没断流,也是靠人工调度,才使下游涓涓流水,人们没有感到黄河正在生命垂危。但中上游乱采乱垦乱挖并没有遏制,草原急剧退化;引水建设继续扩大,总引水量几倍于黄河年径流量;高坝大库还在不停地建设和规划当中。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其背景正是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瓶颈、三农困境。

  有学者指,中国大约还要用30-40年的时间来完成基本的城市化进程,这意味着未来还要有6亿人口从农村迁居城市。

  近两年中国内地热谈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但现实是除了资源开发和资源消耗型的产业外,并没有太多产业移向中西部地区。从全球的视野来看,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既要与中国沿海的开发地区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与南亚、东南亚、东欧、拉美、非洲等地区竞争。

  区域开发新战略

  如果中国也遵循80%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这一规律的话,就意味着沿海9省最终将居住10亿左右的中国人。中国社科院有学者推算出,未来长三角可能总人口要超过4亿,而广东省总人口则可达1.6亿-1.8亿,其中珠三角就要超过1亿人口。

  是否完全没有可能?现实是:珠三角9市实际生活的总人口已超过6000万人,而其中仅广州-东莞-深圳一线的开发强度较大(三市实际居住人口接近4000万人),其它6个城市基本处于中度或偏低开发状态。当然前提是,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继续拓展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以及珠三角的居民减少一半的用水、用电。

  如果这有可能的话,那么是让6亿未来需要城市化的人口在沿海地区城市化,还是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

  事实上,即便是在中国的沿海地区,现状也仅仅是长三角、珠三角小部分地区的开发强度较高,其余部分,大连半岛、胶东半岛、闽南三角、潮汕地区和北部湾地区最多可算是中度开发,其它还有不少地方处于弱开发状态。

  把沿海地区充分开发,以此方案取代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遍地开花,值得重视。

  也许中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战略,应恪守这样的原则:沿海地区全面和深度开发,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线状(比如沿京广铁路、京哈铁路城市带)开发,确保粮食生产,西部地区点状(成渝、西安、兰州等城市集中开发)开发,以生态保护为第一要务。人口要向沿海地区和中部沿线、西部节点城市集聚,至少要从中部地区抽离2亿-3亿人口到沿海地区。即以河南省为例,如果该省9000万人口中不迁移出去4000万-5000万,真的难以想象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会带来什么后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