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京津冀都市圈不是双黄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 06:3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对话津、冀发改委主任

  两会期间,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发展规划问题成为会议的热点。记者走访了三地发改委领导和参与规划研究制定的专家学者。  

  天津

  谈到天津滨海新区在规划之初就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的重视,记者对话天津市发改委主任李亚力后,得知诸多创国内第一的项目将在该区域展开或试点,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政策将比浦东更灵活。

  将建中国首个200亿产业基金

  华夏时报:在滨海新区的建设中,将有什么新政策?

  李亚力:“十一五”规划中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基金”将在滨海新区试点。在尚未出台产业基金管理办法的背景下,天津滨海新区于去年11月成为国务院特批的首个产业投资基金试行地区。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募集对象包括银行、

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内的法人。

  滨海新区将成国内最大保税港区

  华夏时报:在推进滨海新区的建设方面,国家还给予了什么优惠政策?

  李亚力:滨海新区的建设已经不能像当年浦东新区建设一样享受减免税收和大量资金支持的政策了。但在功能上将有更多的创新政策,比如我们将建成一个30平方公里的保税区。

  滨海机场将分流北京货运压力

  华夏时报:在滨海新区的建设中,哪些项目会对北京产生积极的影响?

  李亚力:规划新建的“10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项目建成后,北京可以将类似的污染较严重的项目停下来,从事下游精细化的工作;滨海机场扩建后,可以承担50万吨的货运,其中30%将为北京机场分担货运压力,进而北京机场将更好地从事客运。  

  28分钟快速交通缓解北京人口压力

  华夏时报:京津快速铁路客运线会不会给天津造成人口压力?

  李亚力:建成后确实时间会缩短很多,28分钟从天津到北京,这样的时间变化将改变人们的居住习惯。加上天津房价比北京便宜,会吸引人到天津买房居住。还将为科技、管理方面的中高级人才提供优惠政策。

  北京

  北京,在京津冀合作中将充当什么角色呢?参与京津冀“十一五”规划撰写的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政府顾问赵宏博士说:北京将为天津、河北的发展提供信息、市场、技术、资本等等。

  北京为津冀提供创新技术

  华夏时报:天津、河北都有自己的重点发展区域,北京将以哪些区域为重心?

  赵宏:北京将重点发展中关村、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CBD、金融街、空港临空经济开发区、奥林匹克中心六大重点区域。

  北京比天津、河北的优势在于科技、人才、信息、资本和市场等,而劣势在于土地、水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高。北京为企业的产品流通提供市场和信息,为产品更新提供技术。天津、河北则负责产业化。

  所以我建议北京发展总部经济,吸引一些大型企业在北京设立总部,决策中心、金融中心。例如电子信息产业,一些大型的手机公司可以在北京设立总部,生产则可以分散在周边城市。

  河北、天津还同时为北京的自我更新提供了条件,例如首钢搬迁,就是因为这样高消耗、资源密集型产业已经不适合北京的发展。

  河北

  谈到京津冀都市圈,曾有人比喻为“双黄蛋”,说北京和天津是“黄”,河北是“蛋清”,但未来五年的规划对这个比喻说了“不”。河北省发改委主任沈小平告诉记者,“河北将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城际快速轨道连通10城市

  华夏时报:交通在区域沟通和发展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京津冀都市圈交通运输体系如何规划?

  沈小平:将完善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状交通系统,目前京津快速客运铁路已经开工,建成后时间缩短为28分钟;京石快速客运铁路今年将开工,建成后时间将从现在的3小时缩短为1小时;此外,京津唐秦快速客运铁路正在酝酿谋划。将建成一个连通包括京、津、唐、秦、石等在内的10个城市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届时将有可能形成3小时经济圈。

  将与天津共建临港经济区

  华夏时报:河北与天津、北京的合作将有哪些项目?

  沈小平:将与天津共建临港经济区,以天津、秦皇岛、唐山、黄骅四大港口为依托,以临港开发(工业)区为载体,将打造都市圈沿海经济隆起带。石保廊与北京、天津主城区有着相近的产业发展条件,将打造相关联的现代加工制造产业集群。在京津冀北山坝地区将建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等生态经济。

  将建成大型天然气储备库

  华夏时报:北京和天津都需要大量的

能源,在京津冀都市圈“十一五”规划中在这个方面有什么动作?

  沈小平:京津冀将共建能源生产供应体系。煤炭的供应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但理论上北京以后对煤炭的需求量会逐渐下降,将需要更多清洁能源,因此河北和北京将共建LNG(液化天然气)码头。同时,还将在曹妃甸等地建设新电厂,保证北京、天津、河北的电力供应。最后,就是共建水利工程体系。

  ⊙本报记者 丁华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