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邮政改革破蛹 > 正文
 

国家邮政局原局长刘立清:邮政改革在艰难中推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 02:34 第一财经日报

  行政手段失效后,邮政发展商函及其他业务,只能依靠贴近市场、完善服务。对于长期习惯于享受政策保护的中国邮政而言,无异于严峻的挑战

  本报记者 陈汉辞 发自北京

  关注刘立清的原因主要是,作为国家邮政局原局长,他是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的风云人
物,在沉淀之后是否有新的想法?但“锁定”刘立清并不容易,如果科技21组要评选最忙碌的委员,那么非他莫属。经过几次“门口紧追”,刘立清在6日下午会中抽空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

  目前已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刘立清与三年前并没有太大变化,这位在邮政系统工作了40多年的老邮电人依然很关注邮政。毕竟,

中国邮政改革在这个夏天也将进入新阶段。目前,“三定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国家邮政集团公司相关控股子公司资金计划将于6月后次第展开,其中就包括战略投资者和上市等。

   “等、靠、要”的日子不好受

  邮政改革从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家时开始,到2003年,国家不再给邮政补贴,“彻底断奶”,但邮政政企不分的情况一直存在。邮政改革方案从那时便开始酝酿。

  “这次酝酿两年的改革方案,可以说是在艰难地推进。”尽管对改革很看好,但刘立清还是很了解邮政改革的艰难。

  “邮政体制改革很必要,毕竟过去我们一直在接受国家补助,‘等、靠、要’的日子并不好受。”刘立清说道。

  就在这样难受的日子里,刘立清在2003年退休前还是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国邮政全行业实现了“三年扭亏”的目标,邮政业务由1998年的287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510.3亿元。

  但此时的邮政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除了邮政政企没有真正分开之外,市场的分割才是让中国邮政最感为难的问题:国外的快递公司大举进入,还有上千私营公司在经营邮政专营的信函业务等。现在的《邮政法》是上世纪80年代颁布实施的,已不能很好地适应邮政通信发展的需要,无法确保公平竞争。

  去年7月,国务院原则性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要求邮政政企分开,改革主要目标包括:重组国家邮政局,作为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

  按《邮政体制改革方案》,重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要从事普遍服务业务、竞争性业务,包括快递和物流业务和邮政储蓄业务,各省的邮政公司,将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还会拥有中国货运邮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邮政银行等控股子公司。今后,这些控股子公司都将引进合适的战略投资者。

     实力上的差距

  《邮政法》修改稿第7稿出炉后,由于民营快递强烈反对将350克以下信件的寄递业务全部由邮政专营,有关部门正着手对第7稿进行进一步调研和修改。

  刘立清认为,这些都是邮政体制改革中必然存在的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比如,在邮政改革中,竞争型业务和普遍服务是分离的,关键是在邮政专营权的界定上,究竟多少克以下是最佳的,另外就是中央与地方利益要权衡。”

  行政手段失效后,邮政发展商函以及其他业务,只能依靠贴近市场、完善服务。对于长期政企合一、习惯于享受政策保护的中国邮政而言,这无异于严峻的挑战,但也会是重生的机会。

  和欧美大多数国家一样,曾经是函件主体的私人信函逐年萎缩,商业信函开始成为中国邮政最为倚重的核心业务。而最近几年邮政投入大量资源,对商函实行专业化经营,组建了专职营销队伍,建立了邮政名址信息库和商函制作中心,商函业务年均增幅超过30%。2005年,全国函件业务收入50.33亿元,其中商函所占比重达到70%,这一比例在2006年有望超过75%。

  目前,邮政系统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名址库,其数据总量已达到1.28亿条,基本覆盖全国重点城市和县城。目前全国已有261个地市局上线,初步实现了全国联网、共享使用、实时维护。而全国有50万投递员每天都在做名址库的维护和更新工作,对多种来源的数据进行整理、整合。

  “集团公司除了品牌、营销系统、信息网络之外,还有雄厚的配送系统,9架飞机、4万辆运输车。”刘立清告诉记者。

  “当然,这样的实力和国外公司比,还差很远,有的公司在全球拥有500架飞机(租赁或者合作)。不过,我们拥有的邮政储蓄能力却是他们所没有的。”刘立清信心十足地说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