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两会变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16:24 《经济》杂志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笔/本刊记者 周 阳

  一年之计在于春。

  每年3月,中国人都会以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通称“两会”),来实践自己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参政议政活动。几乎所有关心家国天下的中国人都会在这个时刻将目
光投向“两会”。

  而选择象征希望的春天来谋划一年的发展大业,也正暗合了中国人骨子里信奉的“天人合一”、和谐社会的哲学追求。

  不过对当下的“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样一个社会,决不仅仅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古境界;在现代社会中,“和谐”必须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机制,在高效运转的国家机器的保障下才能实现,是一件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不论历史上和理论上存在多少种民主政治的模式,实践证明,中国的这套参政议政制度自建立到现在,在把公众意志变成国家政策、在传递社会信息和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一进程意味着市场经济深化带来的利益主体进一步多元化,现代科技带来的

信息化程度加深等,“两会”这一政治生活形式也将会被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至少在已经过去的21世纪的头5年内,我们看到“两会”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渗透力了。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我们需要通过每年春天的这一次盛会,精心布置好前面的每一步。

  2006年“两会”聚焦何处

  在这一渗透过程中,网络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是大概从5年前开始,每次两会召开前,通过网络调查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仿佛成为两会一个不可或缺的前奏。

  政治决策就这样走向了群众生活:人们开始意识到“两会”并不是派几个劳模到首都北京聆听党的政策后回来“传达”与“学习”,而是让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愿望和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一种合法通道。

  2006年两会召开在即,新华网发布两会调查“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当前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是股市走势如何(64.0%),医疗收费能否下降(51.0%),反腐倡廉(46.0%),收入分配差距问题(43.0%),教育乱收费能否得到控制(41.0%),住房价格走势(39.0%),社会保障和再就业(37.0%)等等。

  而对外贸易摩擦问题(4.0%),钢铁等重点行业的宏观调控问题(3.0%),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如何(12.0%),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12.0%)等位居靠后;同时,安全生产形势如何(13.0%),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社会(15.0%),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14.0%),“十一五”规划为19.0%。

  回顾过去5年的两会关注热点问题,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充分发展,追求个人财富和福利与追求社会公正同时并存,对政府提出了发展经济以外的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做了更加细致的调查。调查显示:在政治生活领域,“反腐倡廉、严惩腐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排在前两位;“建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关注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国外受到侵害”也位列前十。

  在经济生活领域,“推进国企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排在前三位;而“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没有跻身前十位;

  社会生活方面,“关注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稳定物价,降低房价,解决住房难题”、“扩大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都排位靠前,而往年的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假冒伪劣等排名后移;“交通拥堵、出行困难”开始榜上有名。

  在科教文方面,“杜绝教育乱收费和地域歧视,警惕教育腐败”位居榜首。

  这些问题的背后正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细节化体现。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如何通过两会提案议案的方式被纳入国家决策中,无疑将决定如何缓和和化解相关的社会矛盾。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主持人王小丫对此的感受颇能说明问题,她已经跑了5年的“两会”了。“过去更多的是到会上去找新闻”,“现在是我带着问题(上会)去找答案。”王小丫的问题就来自于和观众、网友的交流。

  我们正在逐渐走出一个由媒体和行政意志设置议程的年代。对此,2006年两会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五年两会焦点变迁

  仅仅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两会关键词的变迁,应该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通过不断改善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在社会矛盾、舆论参与、国家决策三者之间初步建立起良性的循环。

  2001年

  5年前的两会,在很多人记忆中已经有些模糊了,因为那个时候的网络还不是那么发达,人们对于两会的会外参与,除了收看电视以外还很少有其他途径。

  那一年两会上,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得到关注,现在可查的是当时新浪网和《经济半小时》联合在网上征集的“两会”话题——这已经算是相当早的两会调查了。

  调查的结果现在已经无处可查了,但是从调查表本身的内容还是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矛盾的一些端倪:

  “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打破城乡界限,加速城镇建设”,“建立退出机制,规范证券市场”,“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市场竞争”,“打破地方保护,促进对内开放”,“打击黑恶势力,杜绝黑色经济”,“打击假冒伪劣,遏制贩假护假”,“狠抓安全生产,减少伤亡事故”,“加大反腐力度,抑制权钱交易”,“提供平等待遇,发展非公经济”,“加入世贸组织,深化改革开放”,“降低投资门槛,鼓励个人创业”,“改革户籍制度,鼓励人才流动”,“加大科技投入,迎接国际竞争”,“健全社会保障,改善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依法保护环境,保证持续发展”等。

  显然,当时站在媒体的角度能够预测和提供的百姓关注热点多集中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即便是涉及到社会公平公正,也是寄希望于通过市场机制的引进实现机会的均等——这一点和当下显然是有所不同的。

  与此同时,在2001年两会上,仍然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弱势群体”,这个概念由此进入中国社会阶层分析中——但当时只是将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的群体单独出来考虑,而并非如眼下一般放在社会稳定的整体框架下进行考量。这种进步只有在这样的回顾中才能感受得到。

  2001年两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而2006年正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计划”二字多少让人感到那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事情了。

  2002年

  2002年两会前期,《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新浪网联合调查:请问您最关心的两会议题是什么?共有14045人参加了这次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百姓最关心的两会议题是“加强反腐败斗争”(71.53%)、“依法行政和保障司法公正”(47.93%)、“入世的影响与应对”(38.43%)、“农民增收减负”(38.35%)、“扩大就业和健全社保制度”(37.19%),“调节贫富差距”(36.23%),等等。

  不难看出,公平和公正的问题已经比2001年更加引起民众的关注,而有关市场经济秩序整顿的呼声已经排在较后的位置,多少也反映了市场竞争的环境经过一年的治理在不断好转,社会矛盾也因此而发生转移。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政府职能转变理所当然成为关注热点。与此同时,农民增收问题也在这次会议上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28处,其中涉及内容比较重要的改动有16处。如在报告关于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的问题一段,将“一些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一句中“一些”二字删去;在“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一段,将“打破行业垄断,形成适度竞争”,改为“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在“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一段,在“严格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制”之后,增加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一句;在关于“切实加强政风建设”一段,将“对那些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人,必须彻底查处”,改为“对那些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人,必须彻底查处”;并在这句话之后,增加了“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一句,等等。

  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本身就体现了“民意”。

  2003年

  中国青年报、新浪网再次进行关于全国“两会”热点的联合调查:你最关心的两会内容是什么。这次参加调查的人数,共有20276人。

  2003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政府换届,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一项内容,选举新的领导人成为大家最关注的热点问题,紧跟其后的是:有关财富再分配调节的新政策(29.44%),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政策变化(29.28%),以及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6.82%),对农村问题的关注依然高涨。

  2003年也是两会注意力多元化的一年。这一年两会上涉及的关键词有“机构改革”、“司法公正”、“反腐倡廉”、“社会保障”、“收入差距”等,还有都市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等,都是当年网上网下的热点话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随着融入国际竞争、市场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并且不断暴露出许多城市问题。

  与此同时,这次两会从上一年两会关注农民增收到整个三农问题,是对相关矛盾的进一步加深认识,意识到要在一个更加系统的框架内来筹划这个问题。

  因此,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下一届政府工作展望时强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要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不过,城市问题的突出和将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恰恰预示着未来面临的城乡差异的进一步拉大,这一对矛盾即将成为新的两会热点。

  2004年

  2004年的两会因为涉及宪法修改成为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历程中具有重大突破的一年。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组织的“两会”报道受众需求调查表明:受众非常关注时政,希望了解宪法修改的情况,“三农”、“反腐”、“国企改革与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是关注的焦点。问卷调查分析认为:选择“非常关心国内外大小事”的被调查者占到了总样本量的50%,“关心与生活密切的时政新闻”的占31%,仅有3%的被调查者很少关注时政。受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常规性问题、改革中最棘手的问题。三农问题、腐败问题和国企改革与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位列受众关注前3位。选择这三方面问题的被调查者分别占总样本量的22%、19%和15%。受众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我们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分别占总样本量的16%、15%、13%和13%。受众对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最为关注的是“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占34%。关于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受众最关注的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占30%;其次是“坚持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占19%。

  民众关注力从2001年主要集中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2004年的关心时政,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后暴露出深层次的体制和结构问题日益棘手,于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政治、行政领域。

  从这一年的两会关键词即可见一斑,如:

  “以人为本”。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的制定,废除收容遣送制度、规范公安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清理超期羁押、司法无偿救助等具体措施的实施,都被民众认为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举措。

  “宏观调控”。中国经济面临能源和交通的瓶颈,以及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为缓解这一矛盾,全社会在国家调节市场经济方面的必要性方面谋求新的共识。

  “就业和社会保障”。2003年底官方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260万下岗工人待就业。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以及大批农民进城寻找工作,中国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这种情况已经超出了以往所谓的弱势群体的概念,于是谋求制度上的解决方案。

  “协调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恰恰反映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从而必须从战略高度重新布局,典型如“振兴东北”的提出。

  其他关键词还有 “私有财产”、“三个代表”、“政府自身建设”等等,都是在力图从上层建筑方面寻找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缓解相应社会矛盾的路径。

  2005年

  到2005年,尽管各种新的问题和矛盾还在生活的不同层面不断出现,但令人欣慰的是,对比百姓关注热点和会上代表委员讨论热点,共性之多或许说明的正是一个代表性的问题。

  正所谓政通人和方能实现和谐之大计。

  我们关注2006两会

  徐友渔(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最关心法治问题,特别是在各种执法活动中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的问题。比如,在农村征集土地,城市动员搬迁时怎么确保农民和搬迁户的切身利益,而不靠政府力量强迫;又如如何依法管理网络言论,避免任意裁断。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将遵循WTO的承诺全面开放,这将对中国金融业形成一个巨大的改革与重组的推动力。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开放带来的改革动力,促进整个金融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成为2006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之一。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我最关心的是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我希望总理在报告上明确“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一重要原则,否则将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不尊重农民意愿和不增进农民福利的政绩工程、害民工程和明星工程。

  戴根有(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

  面对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国政府准备做些什么?它与新农村建设如何协调?

  王国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我所关注的金融问题,尤其是在资金相对过剩的条件下,如何解决资金过剩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新华网2006两会前调查

  两会,你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多选)

  共有13981人投票, 起止时间:2006.02.10到2006.02.22

  “十一五”规划19.0% 2749票

  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如何12.0% 1741票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12.0% 1732票

  住房价格走势39.0% 5570票

  车价走势如何8.0% 1256票

  股市走势如何64.0% 9025票

  医疗收费能否下降51.0% 7192票

  教育乱收费能否得到控制41.0% 5832票

  收入分配差距问题43.0% 6050票

  就业形势能否有所改善26.0% 3702票

  安全生产形势如何13.0% 1838票

  农民收入和新农村建设25.0% 3509票

  反腐倡廉46.0% 6474票

  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社会15.0% 2113票

  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14.0% 1995票

  垄断行业打破垄断26.0% 3644票

  钢铁等重点行业的宏观调控问题3.0% 427票

  社会保障和再就业37.0% 5265票

  对外贸易摩擦问题4.0% 627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新浪网2002年联合调查:

  请问您最关心的两会议题是什么?(多选) 共有 14045 人参加

  选项 比例 票数

  1 加强反腐败斗争 71.53% 10047

  2 依法行政和保障司法公正 47.93% 6732

  3 入世的影响与应对 38.43% 5398

  4 农民增收减负 38.35% 5386

  5 扩大就业和健全社保制度 37.19% 5224

  6 调节贫富差距 36.23% 5089

  7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31.04% 4360

  8 人才流动与人才战略 29.21% 4103

  9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5.95% 3645

  10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24.69% 3468

  11 深化国企改革 23.14% 3250

  12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21.52% 3023

  13 启动内需的政策措施 19.38% 2722

  14 推进西部开发 17.99% 2527

  15 防止重大特大事故发生 9.98% 1401

  中国青年报、新浪网2003“两会”联合调查之你最关心的两会内容是什么

  选项 比例 票数

  1 选举新的领导人 35.38% 7174

  2 有关财富再分配调节的新政策 29.44% 5969

  3 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政策变化 29.28% 5937

  4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26.82% 5439

  5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谁说话,都说了什么 24.86% 5040

  6 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变化 19.12% 3876

  7 新总理的记者招待会 17.99% 3647

  8 去年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今年的钱打算怎么花 14.73% 2986

  9 人大常委会这5年干了什么,以后怎么干 8.84% 1793

  10 “两高”干得怎么样,以后怎么干 7.02% 1424

  2005“两会”关键词

  ●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 执政能力 反分裂法

  ● 三农问题 食品安全

  ● 贫富差距 社会保障

  ● 霸王条款 教育收费

  ● 国企改革 能源危机

  ●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

  ● 矿难与安全 反腐倡廉

  2005百姓关注焦点

  ● 关注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 反腐倡廉,惩处腐败分子

  ● 关注教育乱收费,警惕教育腐败

  ● 解决看病难,建立健全医保体系

  ● 关注国企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打击假冒伪劣,重塑社会诚信

  ● 城市住房紧张 物价上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