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厉以宁:研究新农村两年内踏遍14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02:52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郭晋晖 发自北京

  当人们对于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厉股份”的年代时,厉以宁改变了研究方向。他现在不仅是北大教授,同时还担任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农业问题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如何让更多农民分享经济建设成果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将农业问题提到了我的研究领域。“厉以宁说。

  两年来他已经走了14个省,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走到老乡们的田间地头去和他们攀谈。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举行的民盟民进联组讨论会上,厉以宁作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言。3月6日下午,厉以宁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

  厉以宁发现,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两种倾向需要避免,一是,有些干部急于求成,违背农民意愿;二是,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最怕是政府成为主导者,甚至会出现用负债的方式来建设新农村,从而造成农民权益受损。”厉以宁对记者说,这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最为肯定的一点。

  为了避免这些不利情况出现,必须用制度来约束。因此,他强调建设新农村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不是从单一指标来考核新农村建设的成绩,而是囊括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在这些方面再细分为若干指标,确定权数,从而可以准确定位新农村建设到了什么程度。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农民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但也很顾虑,他们怕这笔钱落实不到他们的头上。

  对此,厉以宁认为,应该澄清一种观念,就是新农村建设不是“分钱”,财政资金不一定会直接发给农民,而是应该用到帮助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方面,比如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义务教育等公共用品的提供。

  而且他还认为,新农村建设强调政府的拨款是必要的,因为这将对贫困群体有必不可少的帮助,但公共积累也非常重要。

  因此,他强调建设新农村应该把国家投入和村里的公共积累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

  “我去很多村子发现,凡是集体经济搞得比较好的地方,农村的面貌就比较好,农民生活就比较富裕。而公共积累比较少的村子,村里干什么事情都很难。“厉以宁说。

  “野无人迹非无路村有溪流必有桥。”3月7日下午,在采访完毕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拿起笔来,写下了他对即将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的8亿中国农民的寄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5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