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重庆伦敦金融互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21:00 《时代信报》

  解放碑十字金街开街 伦敦金融城首位市长来渝助兴

  伦敦证交所向重庆抛出绣球

  信报记者 刘隽刚 报道

  3月2日,第678任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白乐威率领一支庞大团队来到重庆。同一天,重庆的第一条金融街——解放碑“十字金街”正式开街。

  作为英国金融服务大使,重庆是白乐威2006年“80天环游地球计划”的第一站。他此行的任务,除了礼节性的拜访外,更重要的是要在中国西部地区推广伦敦金融城的金融服务业,促进伦敦金融城与成渝两地的经济交流。

  这是伦敦金融城首位市长访问中国西部地区,为了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实际上早在2005年12月,就已经开始了此行的筹备工作。

  因此,这一次白乐威代表团的阵容十分整齐。既有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人士,也有一些全球知名的专业服务机构如普华永道

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渣打银行、欧华律师事务所、罗泊森律师事务所及中英风险资本联合工作小组成员等等。他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与重庆建立金融服务关系,而白乐威的理想是“帮助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

  3月2日天气很好,白乐威的心情也很好,在当天的重庆“十字金街”的开街仪式上,这位英国金融界的顶级人物风光无限,在解放碑中心地带留下了灿烂的笑容和大使的风范。

  西部金融中心之梦

  为期一天的到访日程安排非常紧凑。白乐威一行几乎马不停蹄地穿梭在渝中半岛之中,尽管奔波劳累,但整个访问活动的重心只有一个,就是重庆“十字金街”(又称解放碑十字金街)的开街仪式。

  “十字金街”其实是重庆成为西部金融中心梦想的第一个现实步骤。据介绍,“解放碑十字金街”是以重庆CBD解放碑步行街为中心,东起小什字、西至金汤街,北临沧白路、临江路、民生路一线,南到和平路、新华路一线的主要街区,此外还包括七星岗、较场口、望龙门、朝天门等附近区域,总面积约1.61平方公里。

  在这一区域内,入驻单位有13000多个,日均人流量超过30万。聚集了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银监局、重庆证监局、重庆保监局;2家政策性银行分行;15家商业银行(占全市总量的94%);6家票据专营机构;14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总部;17家保险公司分公司;4家外资银行分行;3家外资(合资)保险公司分公司;2家信托投资公司总部;2家基金管理公司总部以及

邮政储汇局等金融机构。此外,还集中了全市50%的金融中介机构和3家证券服务机构。

  与之相比较,伦敦金融街的历史显然更为悠久。用英方代表的话来说:“伦敦金融城是世界通向欧洲的大门,也是欧洲走向世界的大门。”在伦敦金融城内,有100多家欧盟银行设有分行。“在一家德国银行任命的七位部门主管中,有三位在伦敦,包括公司金融主管。”此外,还有各种保险机构及其他金融服务机构,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市场。

  在英国经济领域内,金融服务业每年提供170亿英镑的可观净收入用于平衡经济。而从另一层面上看,触角庞杂的金融服务业也是伦敦成为国际都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许正是看到这一潜力所在,解放碑才应运而生了“十字金街”。且从功能与设置方面来看,都与伦敦金融城有些貌似。不同的是,尽管有了良好的基础,但毕竟金融街的规划才刚刚启动,作为管理者的渝中区政府,在奠定环境基础之外,还对金融街给予了积极的财税政策支持。

  白乐威看好重庆

  3月2日,在解放碑碑座下正在举行“十字金街”的开街仪式。白乐威笑得格外开心,因为开街仪式的举行,也意味着另一层涵义——伦敦金融城将与重庆的“十字金街”开展广泛的联系及合作。

  尽管多数人并不清楚这条“十字金街”的建立,究竟是一个硬性的行政区划分,还是个软环境的打造。而作为其规划者渝中区政府来说,目标是非常明确:据称,渝中区计划在未来的5到10年内,将解放碑十字金街打造成为金融市场规模可观,金融环境安全优良,金融资源配置优化,金融机构实力雄厚,金融人才储备丰富,金融开放成效显著的核心金融区。

  白乐威在参加了开街仪式之后表示:“伦敦金融城位于伦敦市中心,解放碑也位于重庆市中心,这里商铺林立,交通非常便利,像重庆这样一个以制造业为基础的西部都市,需要金融的配套服务,伦敦金融城将会鼓励适合重庆金融城的机构到这里来发展,同时也会推荐合适的重庆企业到伦敦证券交易所去上市。”

  很显然,在看似走马观花般的访问之外,伦敦金融城代表团的目的凸现出来,而且,一些合作项目实际上已经在悄然进行了。

  英国的中国投资热

  在整整一天的时间里,白乐威都笑容满面。他感觉到此行相当成功,不仅代表团在这里享受了国宾待遇,而且短短一天时间内,他们已经向重庆人充分展示了伦敦金融城的魅力。

  3月2日,白乐威高兴地向外界宣布,英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之一。尽管后来记者查询的数据为:截止2004年,英国在华投资总额122.31亿美元,排在全球在华投资国第七位。但当时在会场,白乐威乃至后来的各位英方代表都没有透露相关数据,从其热情洋溢的谈话中感受最为直接的,还是伦敦金融城的巨大融资前景。

  中英风险资本联合工作小组成员之一,罗泊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岑信告诉记者:“我是英国专门从事投融资项目的律师。从1984年的第一次之后,我到中国来过250次。伦敦证券交易所现在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高增长板块,而且英国的中介机构收费很便宜,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费用也比纳斯达克便宜。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概念在英国很热,所以希望能够在重庆能找到合适的企业,帮助他们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与美国纳斯达克最大的不同在于,伦敦证券交易所并非坐等生意上门,而是“主动来拜访中国企业,与重庆本土设立的英国公司合作,共同寻找负债低,具备良好前景的中小企业。”

   伦敦证交所、纳斯达克、新加坡证交所……当中国企业日益青睐境外上市的同时,人们是否想到,诺大的两个中国证券交易市场,该由谁来养活?

  海外上市 把握国际合作机会

  信报记者 刘隽刚 报道

    企业热衷境外上市

  在岑信对记者说这番话的时候,旁边坐着重庆的一位企业经营者张总。他来此的目的很简单:与岑信交流到伦敦上市的事宜。

  张总的企业目前运行良好,与重庆一些大型企业有着稳健的业务联系,并且具备了到伦敦上市的门槛条件:“企业净资产超过3000万人民币。”而更重要的是,张总之前不想上市的念头已经开始转变。曾帮助过重庆啤酒集团上市的ELI国际控股公司董事文军告诉记者,“张总的公司并不缺钱,所以之前一直就没打算上市,在我们沟通了几次之后,他的观念才转变过来。”

  “上市并不仅仅为了融资,更重要的,是通过在伦敦上市之后,在国际金融中心得到更多国际合作机会。”岑信不失时机地补充了一句。

  张总告诉记者:“你问我为什么不考虑在国内的两个证券市场上市,一来因为国内的股票市场已经使股民失去了信心,二来在境外上市,对企业的形象而言是不同的档次,境外上市意味着公司具备了国际化运作的实力,所以我宁可不上市,也不会选择国内上市。”

  似乎是感觉话说得略重了些,张总又补充了两句:“国内的证券市场毕竟是发展初期,法规等各方面还需要完善。”

  事实上,对于他这样的企业经营者,海外上市的诱惑力显然高于国内的两大证券市场。随着国内各大型企业分别在纳斯达克等海外证券市场的成功上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融资的希望投向境外。

  记者向岑信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英国,有多少企业到海外上市?”

  岑信对记者说“多数公司都选择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随后又补充了一句:“伦敦证交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国际化的背景,在那里上市,也是市场的选择。”

  “如果国内企业都选择境外上市了,未来的中国股市谁来养活?”当问题再一次弹到了张总面前时,张总的表现几乎有些情绪化:“这能怪谁?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有几家不是亏本的?!”

  是假帐还是惯例不同

  在经历了第一次激烈言辞之后,岑信似乎想扭转对话的气氛。“其实到伦敦上市除了门槛低之外,其他方面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我们要做一个成功的发行人,也必须对希望上市的企业进行培养。”

  他所说的培养,是在寻找到一个目标企业之后,帮助这家企业在“财务报表、管理模式等方面更能适应国际化惯例。”

  “当然,有些中国公司不上市,是舍不得出上市所需要的中介费用。有意思的是,美国同行会在之前说他们不收钱,等上市之后才来收更高的费用。我们则不同,我们愿意承担一部分风险。”岑信抛开记者的问题不提,自顾自地表达他的意思:“中国公司喜欢把自己的价值提得很高,而且中国企业的财务报表制度也不等同于国际惯例,因此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扭转。”

  他的话令人联想到了之前经济学家们曾评价过的:“中国企业中,相当一部分的财务报表与实际不符。”简言之,就是“造假账现象”。

  一旁的张总立刻接上话题:“在这个问题上我有发言权,其实我们这些企业并没有造假账,只是我们的财务报表与上市规则中要求的国际化惯例不同。”

  中国的证券市场同样按照国际惯例要求企业建立国际化财务制度,为什么还有人说上市公司在做假账?面对记者的问题,张总称:“那并不是做假账,中国经济毕竟还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国家的监管机制也需要逐步规范,只是在规范过程当中,股民的信心已经受到很大摧残了。”岑信补充了这样一句话:“其实不光是中国,很多国家的企业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你到其他国家去上市,就得按照它的规矩办事,这并不是说财务账目虚假,而是惯例上的不同。”

  高估了公司的市值

  “中国的股市从一生出来就是个畸形。”张总几乎带着感慨做出这样的评价。这时采访的气氛完全变了,连一直面带微笑的岑信似乎也感受到了几分沉重。

  “事实上,中国股市在构造的时候,找到一些外国专家,他们建议应该将中国公司的市值抛高。例如同一个企业,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和在伦敦证券市场上市,其市值的评估是完全不同的。可能在中国会卖到5英镑,但在伦敦市值就只会估到1英镑左右。”岑信认为,对企业市值的高估,是中国股市一直没能摆脱低迷局面的关键因素。“一些人太急功近利,只想着把股价尽快拉高,但从来没有考虑过,股市上企业的价值是由市场决定,而不是自己决定的。”

  “你希望自己的公司市值达到1元是没用的。在市场的作用下,可能会把你公司的市值拉高到5块,也能够把你的公司市值降低到5毛。”最后,岑信作出了这样的总结:“中国的股市看上去不错,但是中国公司的实际价值与市值相差很大,我们应该按照市场准则来考虑这个问题!”

  随着白乐威市长的访问安排,记者的采访只有中断。这时从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传来一个的消息:伦敦亚洲基金公司(LAC)与重庆和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国展实业有限公司(协议中“乙方”)签订了一个合作协议:“甲乙双方希望精诚合作,结合乙方在重庆的实力和影响力以及伦敦亚洲在国际投资市场的广泛联络,共同在重庆地区寻求投资机会。例如乙方企业的海外公开上市及融资,重庆工业或商业地产的结构性融资等。”

   伦敦证交所亚太区总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

  我们比纳斯达克更有竞争力

  信报记者 张晓晖 报道

  “我们的AIM市场(中译:伦敦证券交易所高增长板)比美国纳斯达克更具有竞争力。” 3月2日,伦敦证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英文缩写LSE)亚太区总裁祝晓健(Jane Zhu)带着自信的笑容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AIM期待渝企登陆

  祝晓健是随着伦敦金融城市长白乐威先生和他的访华代表团一起来重庆,参加“重庆·迈向国际金融市场”研讨会的。3月2日下午的研讨会便主要是围绕伦敦证券交易所(下称LSE)中类似于美国纳斯达克、香港创业板的AIM市场而展开的。

  “AIM的中文译名我们想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高增长板一词来描述比较合适。”LSE亚太区总裁祝晓健表示,AIM成立于1995年,众所周知,日本的NASDAQ和德国的Neuer Market等一些国家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迫关闭。而LSE的AIM自1995年成立以来,至今还屹立在市场之上,并且逐渐成了欧洲最中心、最重要的中小企业融资之地。

  祝晓健告诉记者,中国有一家企业在AIM上市,最初的融资额200万美金,市值1800万。而到了去年年底,这家企业融资额度已经高达数千万美金,市值已达1.08个亿,都是美金作为计价单位。祝晓健表示,她感到非常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未见有重庆的企业登陆AIM市场。但她相信通过此次研讨会,在未来的日子里,AIM市场上一定会出现重庆企业的名字。

  为中小企业融资圆梦

  “没有公众持股的最低要求;没有公司业务记录的要求;除反向收购和根本性的处置事项外,不需事先经由股东的批准;没有最低的市值要求;7000英镑的企业年费;上市费用仅占融资额的4%……”祝晓健对AIM的补充说明有着强大的诱惑力。那么,AIM真是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圆梦地吗?

  如果上市主板市场,公众持股的要求是至少达到25%,并且一般要求提供三年的业务记录,同时重要交易均须事先经由股东批准,其中包括重大的收购、处置和关联方交易;同时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类似于中国证监会)要对上市申请文件进行预先审核,AIM上市则不需要,在主板市场,公司最低的市值不得低于70万英镑。

  在AIM上市,周期可以很短,最快四个月基本上可以完成。另外在税务方面,AIM也对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优惠,例如资本收益税、企业投资计划、遗产税、奉贤资本信托以及公司风险投资计划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

  从这些角度来看,AIM市场对中小企业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会增加融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LSE创建AIM市场时有一条很重要的制度,那就是每一家上市的中小企业必须有一个保荐人。

  祝晓健告诉记者,没有保荐人的企业,AIM是不允许其上市的。已经上市的企业,一旦丧失了保荐人,三日之后仍无保荐人的企业就会被立刻摘牌。一旦企业出了什么事情,我们会追究保荐人的责任。“这是我们区别其他二板市场最主要的制度,正是因为这个制度,使得恶意违规、做假等风险事件远离AIM市场。几乎没有公司丑闻,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

  “AIM上市的费用真的低廉吗?保荐人的制度果真如此有效吗?”记者就此向祝晓健以及益华证券的企业融资总监Nick Martin和Bridgewell证券等相关人士表示了疑问,并以对话的方式求得解答。

  时代信报:从AIM的交易制度本身我们看到,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不低廉,甚至是非常的高。因为它自始至终要求有保荐人的存在。因此,我们不难想象,保荐人制度会对企业造成很高的费用,成本因此就自然上去了。

  Bridgewell证券:我们券商作为保荐人的代表,我认为很多企业到AIM市场上市,因为不熟悉交易规则和一些制度而产生的费用甚至会高出保荐人的费用很多。当然,我承认,如果企业自身熟悉相关规则,的确能够节省很大的费用。但是在AIM市场,没有保荐人是不可以的,这是交易制度,也是AIM区别于其他二板市场的特别之处。

  我们作为保荐人,会对企业从长期的交易进行考虑,所以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应该从长期来看,如果你的企业是好的,向上的,加上保荐人的细心照料,融资成本也是很高的,说不定哪一天就可以直接升到主板市场去了。

  LSE祝晓健:感谢信报记者提出这么精彩的问题。保荐人制度的确是AIM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因为在我们看来,中小企业就像一个婴儿,需要有一个大人来护理,这是非常有利于企业的成长的,至于成本的问题,看你怎么来理解。我们的上市成本的确是很低的,像年费,我们只收7000英镑,这在纳斯达克是不敢想象的。

  时代信报:从AIM与NASDAQ的比较中,我觉得AIM的交易制度更重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保荐人制度的推行很大程度上将市场风险转移到了保荐人身上。而最终,保荐人必然将这个风险转移到所保荐的企业身上,企业因此将会承担比其他市场更高的风险。而在NASDAQ,若干年之后企业可以不需要保荐人,其很大一部分风险便会转移到投资者本身。

  LSE祝晓健:的确,两个市场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这是文化的不同,在美国,一旦投资者有损失,可以通过很多的途径,很多的诉讼。但是在欧洲不一样,投资者大多是机构组成,打官司成本很高。我们的监管是非常自由的监管,风险更多的需要企业自负。

  益华证券Nick Martin: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就像祝女士说的,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文化,企业自身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是保荐人或许会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关于融资成本的问题,如果你去美国,可以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阻碍,甚至是官司是诉讼,律师费又会很高,种种因素自然无形之中增加了你的成本。因此AIM市场上市,并不一定因为保荐人的制度而成本高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