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百姓将得到更多实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20:17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记者 鲁菲 报道 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2010年,老百姓的钱袋子会更鼓一些,就业岗位会更多一些,生活质量会更高一些,人居环境会更好一些,一些特别困难的群众受到的关爱和支持力度会更大一些。
马凯表示,“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GDP总量要达到26.1万亿人民币,约折合为32000亿美元,人均GDP要超过2400美元,那时候综合国力就更加强大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老百姓能得到哪些实惠呢? 马凯说:“老百姓的钱袋子会更鼓一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0年要达到13390元,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要从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4150元;就业岗位会进一步增加,5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500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4500万人;生活质量会更高一些。” 对于老百姓关心的看病难问题,马凯说:“医疗卫生体系将逐步健全。2005年,农村新型医疗卫生体系覆盖面是23.5%,到2010年要达到80%,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加,还要加大对农村医疗的支持。温家宝总理讲道,现在的新型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农民自己拿10块钱,地方政府拿10块钱,中央政府拿10块钱,从今年开始,地方和中央政府各增加10块钱,我相信将来还会继续增加。” 人居环境会更好主要表现在污染物减排将降低10%,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20%,使呼吸到的空气更新鲜。同时还将加大力度,在“十一五”期间再解决1亿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2005年,国家拿了20亿元国债资金,今年准备再拿40亿元,先解决2000万人的饮水问题,5年解决1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一些特别困难和有特殊情况的群体,他们将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爱。例如:贫困人口要进一步减少,城镇养老保险、最低生活费标准将会随着经济的增长逐步提高,农村的“低保”制度也会逐步完善。在《纲要》中专门有一节,还提出了扶持残疾人事业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地区差距过大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将重点缩小地区差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3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对于如何看待地区差距过大的问题,朱之鑫说:“对这个问题要全面地、理性地、历史地来看待,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既有体制性的原因,也有发展阶段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要针对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有步骤地逐步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非常重视遏制地区差距过大的问题,对于如何使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纲要》草案提出的基本思路是:要坚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特别是要在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方面,更多地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大投入,最后能够形成主体功能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对于缩小差距的内涵,朱之鑫解释说:“缩小差距的内涵不是指经济总量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要缩小各地区间在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应该看到,各地区人有多有少,基础有强有弱,发展的自然资源有丰有缺,发展潜力也有大有小。在这种情况下,缩小差距关键是要使不同地区的群众都能享受到同等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最终使不同地区的人民能够逐渐地享受到同等的生活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总量,也不能单纯地追求一样的发展速度。对我们国家来说,工业化或者城镇化,并不是指我们的每一寸国土都要工业化、都要城镇化。《纲要》明确指出,我们有的国土主要承担聚集经济和人口的功能,有些国土主要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有些国土则是我们永久的耕地、森林、河流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