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公司预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底将达7.5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 17:14 《新财经》 |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今年底将达7.5 中国今年经济增长将达9.0% 中国外贸今年将会呈现强劲局面
编译/陈丽青 雷曼兄弟公司最新发布的一份经济监测报告预测,今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达7.5,并认为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9.0%,中国贸易也将会呈现强劲局面。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今年底将达7.5 该报告指出,2005年,据中方公布,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1140亿美元,但是,如果算上中国通过香港同美国进行的非直接贸易,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还得加大。美方公布的对中国双边贸易的逆差为2020亿美元,比四年前增长了一倍。2006年1月份,中方公布的对美国的双边贸易顺差为101亿美元,而美方公布的双边贸易逆差为170亿美元。 该报告认为,美国高层对中国贸易保护主义仍在酝酿之中,而且这种倾向随时都有可能加剧。2006年可能影响中美双边贸易局势还包括以下因素:2006年美国经济可能出现下滑;2006年是美国总统大选的一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计划在2006年4月份访美;美国参议员仍然在威胁要对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27.5%的关税。 该报告据此分析说,中国政府要想避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施加的压力,一定是要让人民币以更快的速度增值。为了让汇率更有弹性,中国政府所做的基础性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如加强银行业的管理,加大外汇体系的市场化程度等。 该报告同时还指出,中国新的浮动汇率管制体系具有很大的弹性(人民币/美元允许每天上下浮动0.3%),不过,这项新措施还没开始启用。实际上,中国在1994年采取过类似的办法。我们希望中国政府今年在外汇管制方面能有类似的措施,毕竟这才是中国的利益所在,对于美国的那些贸易保护主义者来说,中国这样做可以先发制人。因此,该报告预测人民币会逐渐升值,并预计到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达到7.5。 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达9.0% 雷曼兄弟公司的这份经济监测报告同时还预计: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9.0%,不过,供应过剩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增长。 该报告认为,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韩国和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根据我们的预测,自亚洲经济危机以来,对于亚洲四个经济大国——日本、中国、韩国和印度来说,2006年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头一年。” 该报告指出: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领先增长的优势,不过,也要警惕一些可能拖后腿的风险因素。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将出现略微放慢的迹象:2005年经济的增长为9.8%,我们预测2006年经济的增长速度为9%。 “可能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因素包括:供给过量、社会发展不平衡、由于刚性汇率带来货币调控的缺失等。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中国需要让人民币升值,促进消费来吸纳更多的进口。” 该报告分析了近阶段中国经济概况: 产值:中国近期的产值增长仍保持强劲势头,2006年1月份与上年同期相比,产值上升了13%,2005年12月份升了16.5%。 消费品价格:中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在2006年1月份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005年12月份比上年同期提高1.6%。驱动2006年1月份消费品价格指数增高的一个临时因素就是,由于长假来临,食品价格、旅游成本提高了,刨去节假日的影响,内在的通货膨胀率应该说是良性的。由于零售终端竞争激烈,再加上有的行业产能过剩,通货膨胀率被控制在一个温和的水平上。 零售收入:中国零售收入在2006年1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5%,2005年12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5%,增长的部分原因来自新年的节日消费。中国消费支出的增长存在着有力的支撑因素:2005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0%,农村人口现金收入增加了12%。而政府又在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推动消费,比如说减免农业税、提供教育津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此外,还有一些长期实行的措施在促进国民消费支出增长,比如鼓励消费信贷、住房产权个人所有、高收入人群的增多等,这些都将推动消费支出的增长。 该报告认为中国香港地区的经济保持着良好态势。出口有回弹力,稳定的就业环境成为市场需求的有力支撑点。香港从中国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受益匪浅,尤其是旅游业,其次是资本市场。我们期望香港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提高,让实际利率稳定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估计自1993年以来,香港的货币环境就没有像现在这样宽松过。 中国贸易将会呈现强劲局面 雷曼兄弟公司的这份报告对中国的贸易状况也作了分析,认为中国的贸易还会呈现强劲的局面。 该报告说,中国贸易报告的数据表明,2006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达到95亿美元,这个数据较12月份低。也就是说,今年年初较去年年底而言,贸易顺差开始调低。尽管如此,这个数据仍然高于2005年贸易顺差的月平均水平——85亿美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2005年12月份中国出口量的增长率是18.2%,而2006年1月份的增长率为28.2%。而进口量与上年同期相比,2005年12月份的增长率为18.2%,2006年1月份为25.4%,达到自2004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 该报告认为,对于2006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较12月份低这种现象,中国春节长假对贸易的影响必须要提。因为2月份赶上中国的长假,由于工作日减少,因此,在1月底和2月初,进出口都比2005年12月份出现大幅度下滑。同样是因为节日长假,不少进出口商在节前猛增业务量,这样,一增一减两个因素互相抵消的结果,还是减少的因素占上风。因此,从数据上表现出来的就是2006年1月份的贸易顺差较2005年年底低。 报告指出,长假过后,不会再有上述的因素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贸易还会呈现强劲的局面。以下四个因素会成为中国贸易顺差强有力的支撑: 外资企业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量中占的比重提高。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再加上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跨国公司看好在中国的投资,并已经在中国建好厂房进行外购材料的加工生产。2005年外资企业的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量中占的比重达到58%,而1995年这个比重仅仅是32%。 外商投资让中国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进口替代减少了中国的进口量,而且,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端产品供应国之一。由于外商的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在获得资金的同时也获得了国外的技术,不再仅仅停留在加工、组装进口零部件这样的低层次上。结果就出现了进口替代,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尤其是电子行业的外企,更是如此。高端产品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贡献不少。 产能过剩。很多行业的过度投资导致了中国产能过剩,比如钢铁、铝、汽车等。供给增加了,而需求又相对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厂家不是削减产量,而是采取降价措施(2005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仅为1.8%),以及大量出口。2005年中国钢铁、汽车、金属等的贸易顺差为233亿美元,而1994年是贸易逆差69亿美元。 纺织品配额一度取消。2005年1月1日起,世贸组织的成员取消了对中国服装、纺织品的进出配额。中国制造的纺织品大量涌进欧美市场。放开后的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势头引起欧美国家的紧张,2005年中,欧共体和美国再次采取配额制度,导致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急剧下降。2005年1月,中国纺织品和鞋袜的出口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