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 筹资数千亿启动新农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 00:35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黄乐桢 特约记者 程刚/北京报道

  与临沧市、南康市面临的金融资本进入的难题一样,种种迹象显示,金融成了全国新农村建设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2月22日上午10时,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上表示,金融对农业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是明显不足的,因此如何加强金融对农村的支持是新农村建设中要研究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改革和发展农村金融的内容和它所占的篇幅是最近这三个“一号文件”中最多的。

  对此,陈锡文指出,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使得农村能够获得更多一些金融方面的支持。

  事实上,财政支出与金融资本投入的多少都将影响到“一号文件”以及即将在“两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的落实效果。

  “一号文件”破题

  众多数据显示,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恰当的时机。

  据悉,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了4.84亿吨,但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3000万吨。而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此时,中国的城乡差距在继续扩大。2005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255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 :1。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这是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重大制约。

  事实上,2005年,GDP已增加到18.2万亿元,财政收入3.16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万亿元。“十五”期间,这几项指标都增长1倍以上。中国已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可以肯定的是,中央是开始全面、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了。” 3月1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何广文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一号文件’的发布给出了很多信号,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没有什么模式,大家都没有共识。”

  那么,“一号文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新”在哪里?

  陈锡文在介绍 “一号文件”时分析指出,新农村“新”在从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作的新思路;“新”在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作的新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新农村“新”在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眼光,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出发,把农村工作提到了新高度。

  陈锡文认为,“在中国,要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政府有了比以往更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实力,也更有条件去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筹资数千亿启动新农村

  国家到底计划花多少钱建设新农村?

  “一号文件”中提到的至少7个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例如粮食直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治理、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无一不与资金有关。

  对此,有专家预测,根据目前的政策信号来估量,整个转移支付的数字可能达到4000亿元,预计比2002年翻一番。

  2月28日,陈锡文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将筹集数千亿元,主要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上述两大领域,被视为目前农村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陈锡文是受全国人大常委会邀请进行专题讲座时作出上述表示的。按照法定程序,“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内容即将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这位主管农业政策的高官在讲座中透露,“十一五”期间,在农村教育方面,中央和地方财政将累计新增投入1258亿元和924亿元左右,合计约2181亿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目前,全国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非常差。”陈锡文说,以校舍为例,农村中小学危房率高达6.6%,占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的81%。西部地区尚有100多万中小学生因校舍短缺不能就学。

  孩子上学和就医,被认为是农民最沉重的两大负担,很多农村家庭甚至因此而陷入贫困。为解决农民就医难问题,国家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

  不过,陈锡文表示,农村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的矛盾仍然相当突出”。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条件差,服务能力弱,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统计显示,中西部地区农村乡镇卫生院危房率达33%,八成以上的乡镇卫生院需要配备或者更新X光机等常规设备。除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地区以外,其他农民极少能获得医疗保障。

  陈锡文透露,从2006年起,将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力度。2006年中央财政将投入47.3亿元,比上年增加41.9亿元。按照设想,将于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按规划,2004年到2009年间,中央和地方还将共同安排资金216亿元,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政府还将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和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

  在文化事业方面,陈锡文表示,“十一五”期间,要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让更多的农民能看上电影,继续推进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

  如何将9亿多农民纳入社会保障,是建设新农村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

  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10多个省市的1000多个县区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488万村民、253.9万户家庭因此受益。“但从总体来看,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陈锡文表示,“十一五”期间,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根据“十一五”规划建议稿,国家还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并将数亿农民工逐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此前公布的 “一号文件”即明确要求,要“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

  与城镇完备的公共设施相比,目前全国仍有相当部分农村不通电和公路,数以亿计的农民无法喝上清洁的水,亦没有清洁卫生的燃料可用。

  尽管“十五”期间我国新建和改建农村沥青路和水泥路里程比新中国成立以来翻了一番,但农村交通不便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还有近100个乡镇、近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30多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

  此外,目前农村还有2000万人口用不上电,部分地区电价过高。清洁能源尚未普及,很多农村家庭还不得不烧秸秆和薪柴。

  陈锡文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安排1000亿元用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材料,“十一五”期间,在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同时,要解决农村1亿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力争到2010年,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农户普及率达到30%。

  陈锡文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要解决1000万农村人口的用电问题。到2015年,全部解决农村人口用电问题。

  资料

  2006:农民八大实惠

  “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实惠一: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实惠二: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实惠三: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惠四:2006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

  实惠五:2006年,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

  实惠六: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实惠七: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实惠八: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2006年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完善涉农税收优惠方式,确保农民直接受益。

  ★名词渊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最近提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就曾用过这一提法。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4年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即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中出现过这一提法。但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涵义与以前有很大不同。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