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建筑顶升6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 08:59 中国产经新闻 | |||||||||
一个中国工程师的上海外滩复兴计划 CIEN记者 周华公 上海报道 黄浦江边,万国建筑群组成的外滩,曾经是上海繁荣的标志,是上海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如今,它却只能作为古迹观赏,而不能像当年那样成为上海的灵魂。许多人为之扼腕
外滩需要复兴吗?外滩能够新生吗?顶升6米不是梦中呓语吧?潇然面对CIEN记者,笑答:成竹在胸。 外滩“逃离”上海格局 漫步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在这一条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它们的设计师不同,时间也各异,但其建筑格调基本是统一的,因此成为上海具有“万国建筑博览”标志性的建筑群之一,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飞速的发展,带来了日益密集的商业开发和逐年膨胀的流动人口。这些都令只有2公里的狭长的弹丸之地,面临着地面拥挤、观光区狭窄、城市天际线被纷纷林立的高楼大厦破坏,以及很难营造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等等窘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空间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郑时龄认为,如今上海外滩仅仅作为外地人拍照留念的地方,上海人却很少光顾这里,因为在外滩外边建了高大的防洪墙,外滩亲水的感觉没有了。宁波外滩改造项目设计总监、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马清运则表示,上海外滩建筑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介入到生活格局中来,它除了给那些银行提供了一个有历史感的地址和给外地人提供拍照留念的地方外,没有任何价值。为什么?晚上7点半以后,外滩建筑里的灯光就全部熄灭了,这就是说,上海外滩的建筑有20万平方米的话,那么,上海就有20万平方米没有加入到晚上7点半以后的生活中。因此,上海外滩必须植入新的商业功能,成为晚上可以亮着灯的生活场所,进入到上海人的生活中来。商业功能曾是旧外滩的灵魂,它必须回到今天外滩的体魄中来。必须强调,如果外滩到最后仅成为外地人去旅行拍照的地方,本地人反而不愿意去,这简直是一种讽刺。 生于北京的潇博士告诉CIEN记者,十年前他带朋友站在浦东看外滩时就感叹,因为有水,上海比北京有灵气。所谓风水宝地,水赋予生命的灵气,为城市带来更多的财富。但是如今拥挤的外滩已经只是游人观光的去处,上海本地人几乎不去,这非常可惜,上海本地人不能够享受到亲水环境所带来的和谐、幽美。其实外滩于上海人的意义就如同西湖于杭州人的意义。试想,如果杭州西湖畔不再有柳岸闻莺、花前月下的安静、幽美,代之以十车道钢铁洪流的喧嚣和嘈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优越地位就不存在了。上海是个非常现代的城市,但在这个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城市环境里生活久了,人们有了更多对自然的渴望。在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区有一小块中央绿地,即使只是一小块绿地,每天都能吸引大量的市民前往,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更是有众多的新婚夫妇选择在这难得的绿地拍摄婚纱照。 不忍于外滩尴尬的现状,放眼外滩的长足发展,凭借成功顶升平移上海音乐厅的经验,潇然博士大胆提出顶升万国建筑的外滩复兴计划。《上海日报》、《新闻晚报》、美联社、加拿大通讯社、《南华早报》、英国《经济学家》、英国《金融时报》、《上海译报》等国内外著名媒体都给予了报道。华尔街著名的高盛投资公司也对实用动力进行考察后对此计划予以正面披露。 顶升外滩让灵魂回归 潇然博士向CIEN记者阐述了复兴外滩的实施方案,计划将外滩中山东一路沿线的23幢大楼组成的西式建筑群全面依次升高约6米至外滩防潮堤平行或稍高,与现今的防汛墙成大体水平面,再在两公里的外滩十车道之上铺就新的架高的地平面,与临江的防波堤连接,建成一个临江的约10万平方米的,集观景、休闲、步行街、绿化带和商业设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功能的广场。如此一来,从浦西外滩建筑升高后的一层走出,经过新建的外滩广场便能像从前一样直接看到黄浦江江面了。而底层的架空区域则可用于设置车行道、停车场、临街商业等等。顶升后的外滩建筑群预计可增加7万~14万平方米的底层面积(依顶升后建筑物增加的层数而定),加上新增的广场,可以创建十几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按照外滩黄金宝地的平均楼市价格5万~6万/平方米计算,将产生40亿~70亿人民币的经济价值;如果将这些面积用来出租作商铺,按照人民币80元/平方米/天的价格计算,每年可回收10亿~20亿的租金;另外,还由此产生每年100亿~200亿人民币的间接商业价值。外滩寸土寸金,而顶升增加十几万建筑平米却不用买一寸土地,因为所有建筑物的底座和道路已经在那里并属于他们的业主了。这和在城市的任何地方买地建新设施完全不同。 然而,复兴外滩真正意义并不只是这些用数据表现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长远的社会和人文价值。潇博士强调说,在保护建筑物的同时,恢复对上海本地群众休闲和商业吸引力的外滩,加上黄浦江、陆家嘴风景和古西洋建筑群等绝无仅有的先天优势,外滩复兴后的繁荣一定会超过上海任何一个去处,并真正成为上海的象征,这就是外滩原有的灵魂。一个亲近自然、流水和绿色的城市之价值是无法仅用一个相同规模的钢筋混凝土城市之价值来衡量的。 潇然告诉CIEN记者,众所周知的上海新天地,就是还原上海的石库门建筑的同时,在其周围建造人工湖和绿地,并将其开发为休闲娱乐中心。如今,到了周末和晚上,新天地就成为上海本地人、中外游客最喜欢的既可品味古老环境又能体验现代娱乐的休闲场所。新天地的开发,不但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而由于复原了老上海建筑的原貌,又使其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外滩复兴计划的目的是改善外滩的环境,让上海本地人重新回到外滩。外滩复兴的意义远大于新天地,一是外滩的面积比新天地大若干倍;另外,新天地的所有建筑是仿古重建的,而外滩所有的建筑都是原有的。复兴后的外滩既保持了外滩的原汁原味,又能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使一向追求时尚和品位的上海人愿意回到外滩,成为上海人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 成功技术赋予外滩新生命 如何实施外滩复兴计划?潇博士告诉CIEN记者,从技术上是很容易实现的。计划采用恩派克纯熟的机、电、液、计算机一体化系统顶升平移技术来实现外滩改造构想。在建筑物底托下面放置恩派克高压液压缸,使用恩派克同步控制系统,精确按照建筑物的实际荷重分布平稳同步地把建筑物顶举至与防汛墙成水平面或稍高的位置。恩派克会针对不同建筑物的建筑结构特点制定准确、安全、可靠的顶升方案。潇博士说,对于若干个高度很低的建筑,如果得到业主、建筑学家、政府文物部门的允许,我们甚至可以帮他们多提升几层,在不破坏外滩天际线的前提下大幅增加黄金地段的建筑面积。实际上,随着建筑物的下沉、防潮堤的升高和周围高耸的现代建筑物的升起,外滩建筑物已经不可能再有当年的气派了。适当升高这些建筑,正好可以恢复它们往日的雄姿。 作为曾经的清华学子,潇然给记者看了一幅老照片,图中爬满墙蔓的一边是清华大学最老的图书馆,建于1919年。中间高的部分和左边一翼是1931年加建的,扩建工程的设计者是与梁思成并称为“南杨北梁”的1912届清华校友——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他接受委托后结合地形,对扩建工程精心设计,新老建筑内外都处理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被公认为扩建工程的杰作之一。不知道的人都会以为这个建筑本来就是一个人设计、同时建成的,因为它们风格连贯、衔接完美无缺。 “技术上是完全可以操作的。”潇博士告诉CIEN记者。实用动力在国内外完成多个类似的难度更高的项目,顶升起过29万吨重的世界第一高桥——法国的米约大桥,并将其在270米的高空平移两公里多。前年在上海人民广场顶升结构脆弱、重约6000吨的上海音乐厅曾经轰动全国。顶升美国拉斯维加斯高43层、重达16万吨的Mandalay海湾大厦使其不再下沉;顶升比利时的文物建筑中央火车站;顶升并移动荷兰具有300年历史的古磨坊;这些工程除了操作方式与外滩复兴计划类似,更重要的是工程的目的都是保护古建筑,为社会和人类保留有历史意义的古迹。不单纯追求规模,追求社会人文价值,成为有特色的令人尊敬让人喜欢的企业是实用动力的经营和追求的目标。上海音乐厅这么有影响的工程,实用动力仅收取成本费300万元,这仅是实用动力标准产品几天的销售额。而音乐厅改造的总花费是6000万人民币。由此可见,顶升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贵。就施工难度而言,潇然告诉CIEN记者,实用动力公司已经对外滩23幢大楼的建筑结构做了细致深入的调查。建筑群中仅有3幢大楼是顶升难度较高的砖木结构,两幢混合结构建筑,其余是比较牢固的钢砼结构大楼12幢,钢框架结构大楼5幢。跟上海音乐厅穹顶结构、当中没有柱子的建筑相比,顶升的难度小很多。现在方案实施的难度在工程涉及的领域太广,希望政府在5到8年完成市区的一些主要工程,如地铁线的建设后,可以考虑这个项目。 复兴外滩不是破坏文物 潇然对CIEN记者说,人们误以为不碰到建筑本身就不是破坏,其实比较一下今天外滩的照片和20世纪40年代的外滩照片,大家就明白外滩早已不是“原汁原味”了。现在的外滩较20世纪30年代的外滩已经是改造扩建过的,20世纪30年代的外滩水面积比现在更小。现在外滩水的面积加多了,天际线已经有所改变。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政府为改善外滩道路狭窄、行人车辆拥挤不堪的状况,拓宽中山东一路,增设6~10车道,然而随着上海的飞速发展,外滩又逐渐呈现出不堪重负的局面。在古建筑周围建造大量的不同风格的楼宇和车行道形成的天际线的改变和喧嚣噪杂的环境本身就已经是对古建筑的破坏了。建筑环境,早就被视为建筑生命的一部分。 潇然指出,30多年前的《威尼斯宪章》就已提出,对于重要的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要从单体建筑保护转向整体环境保护。外滩保护,自然也不应该只对于建筑物本身,而应该强调它的整体性,即包括它的环境。外滩的环境中还有一个突出的元素:公共绿地。在苏州河黄浦江滩地上建立的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公园之一。那里的葱茏树木和锦簇花团,还有经常在草地上举行的露天音乐会,曾经是外滩甚至全上海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然而现在,黄浦公园的区域早已被各种各样设施蚕食了大半,余下的部分中,又多半成了附近酒家的停车场。每到下午三四时,这里就完全成了许多车辆和来往食客混乱拥挤的场所,全然没有一丝公园应有的静谧、温馨的气氛。使文物古迹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统一是重要而必须的。为了城市现代化,古建筑有时候“惹不起但要躲得起”,绝不能轻易作古。上海市政府平移上海音乐厅就是一成功案例。这个工程不但完整无损地保护了音乐厅,还利用顶升和平移产生的新的空间使原有建筑面积扩大了4倍,完美地解决了保护古建筑和为上海人民的现代生活提供更大价值的矛盾。 一贯具有开放和创新精神的上海市政府近年来在改善城市生存环境和保护古建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南广场改造和音乐厅改造没有再建房子,而是留出绿地。短期来看,经济利益是减少了,但从人文价值和一个城市整体价值等更广的方面来看,没有绿地的纯商业城市不会令人们尊敬和喜欢。如果城市里多几块亲近自然的地方,其价值将不可估量。从长远观点来看,即使计算直接经济价值,亲水和绿色的城市房地产价值比没有水和绿色的城市要高出许多。 潇然对复兴外滩的计划充满信心。 外滩复兴方案如果得以实施,如何保证外滩原貌完全不受破坏,如何考虑地质条件对建筑物的影响和方案的实施,都将是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这将需要综合文物、建筑、市政规划等各方专家的意见,论证选择最优的实施方案。上海对19世纪外滩的扩建、对上海音乐厅的扩建和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对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扩建,都是建筑历史的成功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