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宝存 本报记者 袁锋 杨晔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一种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个人每年的缴费标准不低于10元,乡(镇)、村集体给予资金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自2003年下半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在全国21%的县(市、区)顺利推
进,有1.63亿农民参加。
岐山县地处我省西部,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管辖11镇3乡,总人口4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451元。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农民看病花费大、负担重的问题多年来在该县得不到有效解决。
记者近期专程赶赴我省重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岐山县,走村庄串农户到医院进行采访。所到之处,无论是基层干部群众,还是乡村卫生工作者,无不称赞新农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他们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没有新农合
有病不敢住医院
“救护车一响,一头牲畜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农活白干;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因病致贫,贫困交加,成为农民绕不开的怪圈。
岐山县祝家庄镇范家营村上中组62岁的老太太付俊俊患胆结石、气管炎、肝脓化病已经4、5年。她的老伴梁文岳告诉记者:“都是老毛病了,每年冬天都要犯上多次。一年靠种地、养猪、做豆腐,经济收入也就是6000元左右,这个收入除过开销,根治大病的费用实在是无力支付。”
梁文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5年,二儿媳因眼细管堵塞住院花费了3000多元;老伴光在村医疗站和镇卫生院看病花掉千把块;家里其他人平时患个感冒等累计也上了500元,这还不算有时吃中药的几十块钱。“老伴平时病犯了也不敢去县医院‘钻’仪器,这些费用太高了。像我们家这种情况,哪敢奢望把病彻底治好,农民最怕害病,害了病硬是小病拖,大病扛,放不倒人就不进医院啊。”老梁直言不讳地说道。
说起参加新农合的事情,老梁感慨道,前些年实行的合作医疗是每人一元、村上拿五角,谁料想看病时只有村上的干部子女及亲戚才能享受上,那种制度让农民心寒。去年12月份,全县宣传新农合政策时,村民们起初还不太相信,后经县、镇、村、组干部上门宣传新政策,全组320多口人都参加了。
今年元月20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到县医院给老伴看病,医生会诊后说要做手术,当时就担心医药费高的问题,医院的人员就说只要参加了新农合,大病就按一定的比例给予报销。最终老伴住院30多天,花费12000多元,就报了将近5000元,比全组320人参合缴纳的都多,村民们很是“羡慕”老伴沾了新农合的光。
参加新农合
农民尝到了甜头
在岐山县人民医院新设置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科(以下简称农合科),村民杜生虎正在办理参合报销手续,他在领取了由县经办中心审核报销的住院费用之后显得格外高兴。
杜生虎告诉记者,他是岐山县大营乡半个城村人,今年52岁,家里共有6口人。今年元月6日他是他们村第一个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元月16日因慢性阑尾炎突然加重而住进岐山县人民医院进行阑尾切除手术,住院8天花去了2178.20元。真没想到参合才10天,县上就给他报销了638.60元。
凤鸣镇铁家河村六组的李珠录家是附近有名的困难户,一年仅靠李珠录本人种菜挣点钱,收入还不到2000元。家里仅有的两间偏瓦房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所建,一台黑白电视机算是家里最值钱的家具。
2004年,他的老母亲和大儿子都因突发病相继离世,加上母亲在世时重病多年,给家里留下了许多欠债。小儿子和惟一的女儿不得不半途辍学出外打工,就是这个不幸的家庭“屋漏偏逢连阴雨”。去年12月份的一个下午,妻子齐玉萍攀上木梯在屋檐卸玉米棒子,突然木梯一滑,妻子连人带梯子摔了下来。在医院检查后方才得知右股骨颈已经骨折,不得已只得住院治疗。
当时,李珠录的家里只有3000多元,还是儿女在外打工寄回来过年用的,为了给妻子治病他只有到处借钱。许多人嫌他家境贫穷,怕日后还不起不愿意借,就连信用社的信贷员也不愿意给他贷款。他多次向人家解释自己已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但人家还是不信任。还有人说农村合作医疗是给有后门的人开的,一般人根本报销不了。最后拖了许多熟人总算贷了2000元,又在亲戚家借了5000元让妻子住进了医院。妻子住院29天,花了9547.02元。出院后,李珠录拿着合作医疗证等相关证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岐山县经办中心去了一次,经办中心按政策给他报销了3800.70元。李珠录在拿到给妻子报销的医疗费后,当天就跑到信用社还清了贷款。
距离岐山县城30多公里的青化镇属半山区,村民家庭负担较重,在新农合宣传时,许多人普遍漠不关心甚至部分人还产生了抵触情绪。做过宣传工作后,全镇25757人参合人数达到85.6%。
青化镇副镇长张军科坦言,为宣传新农合,镇村干部跑了许多路,出了不少力,但好多村民却认为干部在为自己完成任务、捞政绩,谩骂、嘲讽的比比皆是。凤家庄村凤东组干部李亚慧,在劝本组巨某家参合时,巨某不但不配合还骂李滚出去,经过4次说服,巨某一家4人不但全部参加了新农合,而且巨某也当起了宣讲员为村民宣传新农合的好处。
岐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副主任苏扬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从2006年元月1日到2月28日,全县98622农户、370722农业人口,参合人数为313966人,参合率达到85%以上。全县共报销农民看病530人(次),住院费用总额为1036583元,报销总额为330383.09元,报销比例为32.8%,人均报销623.40元。
岐山新农合
报销使用“直通车”
在岐山县像梁文岳、李珠录一样的贫困家庭还很多。为了使广大农民少花钱、少跑路、看好病,县委、县政府还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有效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德政工程”来抓,列为县政府2006年为群众举办的十件实事之首。
2005年11月份,该县被省政府确定为新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试点县。12月15日,全县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动员大会。卫生系统组成16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讲团奔赴14个乡镇,采取全方位、多形式的宣讲。通过有效的宣传,村民支持参与率达90%以上。
从今年2月16日起,全县实行新农合“直通车”报销制,争取让农民患者在出院的当天就得到报销。为此,县卫生局组织全县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召开会议,对定点医院新农合科人员进行报销政策和报销程序的专题培训。
采访结束时,岐山县卫生局局长吕虎明告诉记者,据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我国农村病人中有33%的人应就诊而未就诊;农村住院病人中有45%的人疾病未愈即要求出院,主要是因为经济困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缩小了工农、城乡差别,也改善了农村基层卫生院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设备落后、卫生人员素质低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