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节能建筑的武汉故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22:32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搜方

  “这个产品的价格是多少?”这是开发商在面对建材商向他们推广产品时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作为市场买卖当中的最重要动力,利益总放在每个商人优先考虑的位置上。新型建材的市场推广在这里便遭遇了第一道难题。

  “拿最基本的节能保温材料来说,成套运用的话,给建筑增加的成本大约在每平米300元左右。跟房价相比根本不算什么。”这是建材商给算出来的账。但到开发商那里,就成了另一笔账。拿一个总建筑面积10万平米的项目做比方,这就意味着3000多万的额外成本。

  许多新型技术的推广就到此结束,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要想靠开发商自发地去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难。

  万超是武汉泰跃

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两年前,他在武汉市所推出的“同温层”项目深受市场欢迎,1100套住宅在8个月内销售一空。而在2003年武汉的房地产市场,这样的销售进度可以用“神速”两字来概括。

  “我做的项目虽然没有被列入康居示范工程,但是节能保温建材的使用的的确确让我受益了。”回忆起当时的销售盛况,万超把原因归于节能技术的运用。

  武汉的消费者对节能型建筑的接纳程度出奇得高,这在武汉的另一个项目中也得到证实。“同温层”项目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个案。

  这样的结果坚定了武汉开发商做节能住宅的信心,根据万超介绍,节能住宅的建设在武汉已相当普遍。

  当问及当地消费者为什么能够如此之快地接纳节能建筑之时,他回答:“武汉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却热得像火炉,而过去的住宅对保温节能方面基本没什么要求,整个地区居住的品质非常低,居民对住宅舒适度的追求欲望自然就高涨起来。”但仔细分析当年武汉房地产市场的大背景,我们似乎还能找到更多的答案。2003年之前的武汉楼市,还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当地的开发商也断然看不到像北京、上海那样排队买房的盛况。

房价不高,也看不到飞涨的苗头,但市场的确是在一步步地发展。“百姓有点闲钱,买房主要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投资的意识还很朦胧。”万超描述当时的市场。

  应从消费者入手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武汉这样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市场环境。在过去的几年中,节能技术在其他地区的推广并不顺畅。文章开头“推广艰难”的故事,不断在建材商和开发商之间上演。

  原因所在似乎大家都非常清楚,对节能材料的运用,开发商缺乏利益引力。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人。武汉故事似乎让我们看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怎样延续武汉故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