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未来五年规划有利低收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21:55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范迎春 钱荣 裘立华

  收入是民生之根本。有了收入才有消费和支出,才有人民生活。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是历代统治者都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收入比如有差距,收入差距是受到全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哲学大师弗罗姆曾经说过,人们往往以为吃饱喝足问题就解决了;而事实是在这个时候,问题才真正产生。解决产生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即将走近的“十一五”的主旨,也是我们走近它的理由。

  中共中央委员会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讨论了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分析人士说,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让最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弥合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世界范围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一段时期是社会矛盾易激化、易出现反复的时期。

  汤敏认为,未来五年,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应该努力规避风险,避免重蹈一些国家的覆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借鉴。他说:“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十一五’规划将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人士说,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激励机制造成了国民的收入不均,然而,政府的政策偏向以及政府缺乏政策则加剧了收入的不均程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预测说,“十一五”期间,政府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他说:“今后政府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且增长幅度还会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从1953年开始,苏联式的“五年计划”总是对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在“九五”和“十五”期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让

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8%。

  2004年,中国提前实现了“十五”规划确定的GDP总量12.5万亿元和人均GDP9400元的目标。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特别是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明显。

  清华大学教授胡

鞍钢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1995年时为2.5倍,到2003年时扩大至3.23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实际的收入差距则约达5倍。他说:“中国已从收入比较平等的国家,迅速成为收入不平等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

  城乡差距不仅使众多的农业人口沦为贫困群体,同时也使城镇居民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十五”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8.6%,但在工业领域,高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步伐却十分缓慢,就业增长率仅为0.7%,2004年甚至首次出现负增长。

  观察家们说,在中国的城镇和农村,已同时出现“穷人”阶层。

  迅速扩大的贫富差距有可能危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据统计测算,“十五”期间中国各类社会案件数量急速上升,诉讼金额占GDP的7%左右。1986年以来,中国治安案件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

  针对严峻的形势,中国在“十五”后期提出构建

和谐社会的目标。

  胡鞍钢说:“这将是‘十一五’规划的基本理念之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