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教育产业化“板子”挨得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11:58 每日经济新闻

  马红漫[2006-3-2]

  “教育产业化”被推上了断头台。日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要旗帜鲜明、公开地反对教育产业化,不仅教育部门要反对,各个政府部门都要反对,老百姓要反对,政府官员也要反对,大家共同反对,让它没有市场。”

  随着众多学校乱收费问题的曝光、794名校长因为乱收费被撤职,教育产业化”顺其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被推上断头台似乎是必然的命运。但遗憾的是这个断头台是情绪化的断头台,理性与平静在情绪化面前被湮灭了。

  在封建王朝,王公贵族有句口号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王子真的犯了法,如果需要被处以杖责的话,棍子是不会打到王子屁股上的,变通的办法就是用棍子打王子在地上的影子。现如今的教育产业化就是那个可怜而无辜的影子,替作奸犯科的主子承担了罪责。真正应该被惩处的是“教育乱收费”,但是“乱收费问题”与教育是否应当产业化和如何产业化并无必然关系,只是部分乱收费学校打着产业化的旗帜为之而已。

  实际上,对于社会产品的提供,经济学上存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区别。否定教育产业化取向,其实质是认定教育产品是属于政府独家供应的公共产品,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无法阻止别人使用一种物品的特征。所谓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并未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比如路灯、国防等就是典型的公共产品。但是如果依据这一公共物品的定义来理解,是得不出教育是公共物品的结论的。首先,教育的排他是极容易的事:不付学费不能进校门或教室;其次,教育的竞争也显而易见,学生人数多、师资质量差的课程,教学质量是要下降的。由此可见,教育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公共物品,教育产业化的取向正是基于产品本身的特性而确定的。

  之所以教育问题容易被误解为公共产品,是因为教育本身承担了很多实现社会公平、特别是承担着实现公民发展起点公平的责任,公众往往期望教育成为一项纯粹公益事业。其实厘清这一问题也并不困难,承担社会责任的诸如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理应由政府全力负担,但是为个人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投资的部分,比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理应产业化。

  事实上,教育产业化的本质含义正是为了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一,引入社会资本、外资等多方力量的投入,可以解决中国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得教育供给增加,同时给予求学者更多的进修机会;其二,教育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变象牙塔的孤芳自赏为社会经济的直接推动力量,这正是美国“硅谷”实现教育产业化的动因。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产业化决不必然意味着要“高收费、乱收费”,恰恰相反,充分的产业化和引进充分的市场竞争,反而可以降低教育价格。这在已经开放的职业能力培训市场上已经得到了印证。因噎废食只会把自己饿死,对待教育产业化也是如此,简单的选择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只会造成社会成本的增加。“教育产业化”挨板子挨得有些冤。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