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品民营之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16:29 新民周刊 | |||||||||
撰稿/李泽旭(记者) 在中国,“王宝和”其实不止一个,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防弹衣已远销中东地区。有调查数据称:河南、湖北、江苏3省的军用产品生产企业分别有79家、70家、200多家,而其中的非军工企业分别有36家、23家、100家。从数量对比上可看到,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了军用产品的“半壁江山”。
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于宗林向媒体介绍,目前民营企业已经为国防提供了大量的高科技产品,涉及机械、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纺织、建材、轻工等各个领域。目前参与军工领域的民营企业最多的是陕西、四川等地。 但是,在中国到底有多少“王宝和”,似乎还没有人能说清楚。在2005年以前,民营军品生产还处在“只做不说”或“少说”的氛围中。“以前这是垄断性行业,没有明确正式放开,但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进入其中,但这些都是自发的,通过一个非常规的渠道来参与的。一般都是企业找到军方来承包项目。”国防科工委某专家曾对媒体说。 2005年5月27日,国防科工委正式对外颁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根据该《办法》,民营企业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获准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这是国防科工委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民营经济进入军工领域发了‘许可证’。”于宗林说。 有分析说,“有如此之多的民营企业无所畏惧地开始踏入这块陌生的市场,主要是因为军品生产在中国一直没有彻底开放,利润率非常可观。” 据专家介绍,从全球军品市场来看,军品利润率高达50%。2005年美国国防预算4175亿美元中,有780亿美元用于军事采购,这意味着将有大量机会提供给美国军工企业。像通用动力公司、波音公司,它们的军火销售额分别占公司总销售额64%、33%,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生产导弹的雷声公司股价上涨了25%,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股价上涨了29%。这对一般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但也有经济学家仍对军工市场化产生担忧:美国之所以频繁参与干涉中国台海问题、台湾竟然愿意以天文数字的价格采购美国的武器等等事件中,大家都可以看到美国军火商人的影子。市场的唯一动机就是逐利,而唯利是图必然不择手段,这就是军工市场化后军火商人必然要在世界各地挑拨矛盾制造战争的原因,因为这是他们必选的“开拓市场”方法,没有战争,哪里有军火市场? 对此,王宝和的看法是,“军火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深切地感到,生产军事装备事关国防和社会稳定,企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有义务有能力为国防建设做出贡献。这样做积极促进了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上的大量资金、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优势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不再仅仅依靠几十万人的军工企业,而是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将国防潜力转变为国防实力,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