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文胜 广州报道
人大会推迟的背后
2月22日至27日召开的广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显得有点姗姗来迟。
对于中国任何一个省来说,2005年广东的经济高度是难以企及的:生产总值高达21701亿元,占全国11.9%;居民储蓄突破20000亿元,财政收入5084亿元,均占全国1/7。
这样一份高分答卷,广东亮出桌面时却踌躇再三。会议筹备处主任钟启权透露,审议通过会议的时间是去年11月底,“由于工作安排的原因,第22次常委会会议调整了会议时间”,至今已过去3个月。
“在具体规划上,‘十一五’的产业布局多次遭遇区域协调的两难。”据知情人士透露,广东“十一五”的增长源号称“十大工程”,涉及多个项目,广东各地为挤进盘子而相互博弈,其中“振兴东西北计划”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焦点。所谓“东西北”,意指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为广东省珠三角之外的欠发达地区。
广东经济区域分为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和山区三类,面积分别为4.17万、4.47万和11.44万平方公里。湛江组代表、广东海事局党委书记梁建伟称,要破解区域的失衡难题,工业产业布局必须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当年国家在深圳设特区,过去的渔村变成现在的大都市,广东如果在湛江主导建设临港工业城,可以兴旺粤西一带。
诸如此类的博弈的结果,出现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纲要显示,“十大工程”233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5万亿,其中放在“东西北”的重点项目有175个,集中在交通、水利、环保和生态建设、旅游四个方面。项目占总数一半以上,投资额度占比高达41%。
欠发达地区获得投资“四六分成”的高比例投入,如此布局为全国罕见;而《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区认定办法(试行)》的推出,更是对国内经济区域行政分割的重大冲击。
项目分布:对欠发达地区的倾斜
“此次两会,是给‘大珠三角’含义一个明确解读。”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齐禧庆告诉记者,香港方面认为,“大珠三角“就是香港、澳门加“小珠三角”,共4.5万平方公里。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称,“大珠”的定义是粤港澳三地,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粤港两地诠析迥异。
“把东西两翼和山区县份划入‘大珠’,表现了广东方面的重大考量。”齐禧庆认为,广东“十一五”重点项目布局对“东西北”的倾斜,让态势明朗。
据了解,广东“十五”完成内河航道投资13亿元,35%在山区;按照珠三角不新上燃煤电厂的原则,“十五”电源项目布局集中在东西两翼和山区,共建投产火电装机670万千瓦,年可发电335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44亿,上缴税收26亿。
“十一五”将更进一步,以“适度提前发展”定位“东西北”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水利为重点。以电源为例,在建和规划的项目11个,总容量1250万千瓦,总投资625亿元。投产后发电625亿千瓦时,实现产值269亿元,上缴税收48亿元,均为“十五”的两倍。
打破国内经济区域分割
除项目划块之外,“振兴东西北计划”的又一重要举措,以《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区认定办法(试行)》(粤府[2005]22号文)为最。
根据22号文,目前“东西北”向珠三角寻求合作的产业转移园区超过60个,签订正式协议的产业转移项目近30个。22号文的核心是:政府对签,开发商埋单。
从程序上看,“东西北”必须在珠三角找到对口政府,对口签约后报省政府,纳入转移工业园区计划,进而获得配套资金。资金用于产业转移园区外部的基础设施,额度不大,比如东莞石龙(始兴)、中山火炬(阳西)和中山石岐三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省政府预拨款分别只有1000万元。另外由于产业园区风险太大,银行贷款也相当谨慎。因此,主要依靠开发商作为第三方介入。对开发商的寻找,也就成了“东西北”政府当前的一项核心工作。
具体说来,对口政府合作牵头,园区建设引入开发商,三方组成筹备班子,由开发商承担整个园区的规划和资金投入,并负责下一步的园区引商。园区产生的税收和规费地方分成部分,由园区所在地政府和开发商按商定比例分成。其中一个突出安排,是由珠三角对口政府派员入驻园区,实行和当地政府不一样的“纯珠三角”式管理。
以深圳华昱集团目前运作的深圳布吉(吴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例,该工业园位于吴川市黄坡镇,与325国道、广湛高速公路和塘企一级公路相连,占地8055亩,总投规模40亿元,由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办(正处级)和深圳华昱集团共同建设管理。
华昱投资集团副总裁麦庆泉告诉记者,工业园区总经理由前龙岗区副区长、前布吉镇委书记欧官成担任。欧官成主管工业,去年布吉街道办税收超过50亿元,列名全国第一强镇,和此人为政颇有关系。另外,布吉街道办还派出两名管理工业的干部主抓园区“一条龙”服务,编制和工资发放均保留在布吉,另有工作补贴。
麦庆泉为广东省侨联副主席,他告诉记者,影响东部发达地区到中西部省份投资的因素很多,包括工业链条缺乏配套、生产和消费路径过长等。但公认要考虑的“西部第一投资环境”,是当地党政班子的办事规矩,以及和企业的利益分成问题,“政府是发牌方,超级牌手碰到另一套规矩,和菜鸟没什么两样”。
因此,广东通过政府对口签单,以园区为载体,在“东西北”地区建立珠三角产业转移特区,类似“治外法权”,一举解决了东西部因行政差异而对统一市场产生的干扰,解决了产业转移的核心问题,对双方政府均属双赢之举。东莞和韶关两市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东莞石龙的产业结构产出情况匡算,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园区如能建成,年总产值可达200亿元,年创税可达3亿元,是产业转入方韶关始兴县现有工业产值的15倍。
而对产业转出方东莞来说,产业转移腾出来的土地可用于发展层次较高的产业,土地产出率将成倍增长。情况类似的还有转移到阳西的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用地方面,阳西园区每平方米75元,而中山火炬开发区平均每平方米340元。以企业用地2.5万平方米计算,仅建设成本就可节省1200多万元,下降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