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云南曲靖打造现代工业强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10:22 云南日报

  2月15日至20日,曲靖市召开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二届四次会议,代表、委员们就“十五”以来曲靖市在经济、文化、人民生活提高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回顾,共商了“十一五”发展规划。

  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听取了市长李培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2005年10件“民心工程”落实情况的通报》,通过了《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了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会议确立了到2010年曲靖市经济实力要明显增强、产业优势要明显提升、城镇化进程要明显加快、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显加强、人民生活要明显改善、社会发展要明显进步、改革开放要迈出新的步伐等七项“十一五”主要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建成现代工业强市、建成珠江源大城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

  仲春的曲靖阳光明媚,曲靖召开两会期间,来自全市各地的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聚一堂,回顾“十五”辉煌成绩。“十五”以来,曲靖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曲靖生产总值达441亿元,比“九五”末的217亿元翻了一番多,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总收入94.4亿元,年均增长15.1%,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15.6%,是“九五”末14.9亿元的两倍多。5年来,曲靖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市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3年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农业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投融资体制改革卓有成效,社会保障改革使更多的居民生活有了保障。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78元,比“九五”末增加61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78元,比“九五”末增加2571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2.9亿元,年均增长26.9%,共减少绝对贫困人口40万人。216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科技、文化等事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厉行节约,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平安曲靖”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治安良好,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廉政建设积极推进。

  “十五”以来,曲靖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曲靖人民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全市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曲靖市“

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特点,规划的提出是曲靖市委、市政府根据曲靖产业结构的客观实际提出的,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将努力开创全市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改善,城镇化率达到3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和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以上。代表和委员们认为,在未来的5年里,全市应坚持第一要务,全力加快发展不分神;坚持科学决策,走正确发展路子不含糊;坚持改革开放,内引外联促发展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不松劲;坚持全面发展,同步推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不偏向。

  点击:曲靖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指导思想、方针、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工业强市和珠江源大城市目标,以实现更快更好发展为主题,努力开创全市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奋斗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0年达77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2010年达1.2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2010年达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产业外向度明显提高,进出口总额、境外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以上,引进国内市外资金年均增长20%以上。

  主要任务:推进“三村四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业化进程,培育六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整合提升旅游业、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生产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晋立红 季征(云南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