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两蓝皮书发布 长三角需转型京津冀求合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 01:31 第一财经日报 | |||||||||
2006年度《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长三角蓝皮书》指出 本报记者 王晴 发自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26日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长三角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指出,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滑坡,长三角应改“粗放型增长方式”为“集约型
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需要革命 蓝皮书指出,去年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虽然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却双双出现大幅滑坡,2005年前3个季度,在全国GDP增长速度同比仅回落0.1%的同时,长三角区域GDP增幅同比回落却达到了2.6个百分点。 蓝皮书认为,长三角经济增幅下滑根本原因在于高投入、高能耗、低技术、低效率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长三角主要是以制造业基地的区域特征而崛起,且低端制造业仍然占据很大比例,其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低成本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所带来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在国家宏观调控、资源约束日益凸显等相关产业环境和区域环境发生变化而导致制造成本上升时,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 因此,蓝皮书认为,长三角应改变过去“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田伯平表示,长三角除了外部的挑战和压力以外,很大程度上是长三角本身需要调整。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生态环境恶劣、能源资源供给难以保障、低成本优势丧失等。而如今长三角适当放慢经济增长有利于其本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思路的调整。 以地区合作终结北京“空吸现象” 蓝皮书指出,和上海的“龙头效应”不同,北京对周边地区辐射作用甚微,甚至给周边地区经济造成了“空吸”现象,即人才、资源逐渐向北京集中,造成“环京津贫困带”现象。以河北为例,在河北省内还存在着32个贫困县、3798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 蓝皮书指出,要解决“环京津贫困带”现象,首先要建立“造血型”和“输血型”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即对向京津输入资源的周边地区不应是简单的财政转移支付等“输血型”补偿,而应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围绕京津贫困地区进行发展权补偿。 其次,还应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合作尚处起步阶段,以旅游为例,虽然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但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京津冀三地都是在相对独立发展,甚至三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尚未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连云表示,目前京津冀地区市场配置和政府主导型同时存在,在政府主导型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京津冀之间只看到相互的竞争,这将严重阻碍京津冀地区合作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梅松认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应以创新经济、现代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咨询为主,而把制造业让给天津和河北,这样才能凸显京津冀地区经济互补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