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6中国两会与经济展望 > 正文
 

两会前瞻:艰难爬坡 三农问题关乎中国命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 11:3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五日电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六十六万多个村子、九亿多农民,这些庞大的、实实在在的数字,让中国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棘手”问题——“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九亿多农民,将在中国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是动力还是软肋?

  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供给、“剪刀差”产生的庞大资本原始积累,农民为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官方已意识到,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大局。今后五年,将是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三点二二比一后,研究者认为,中国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风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处理“三农”问题必须慎之又慎。还是因为农民人口基数太大,解决任何一个具体问题,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精力,都将是天文数字。

  据保守估计,仅仅改造农村道路、饮水、通电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就需五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这里,还没有把农民劳动的市场价值计算进来。即便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大丰收”后,去年中国的财政收入也只有三万多亿元。

  如果政府支持“三农”的力度不够大,其无异于“杯水车薪”。如果短期内的支持过大,财政负担就会立即沉重起来。

  “三农”长期积累的矛盾,难以在短期内加以解决。现在,最现实、最可行的办法是,形成一个稳定的农村。在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素质,改善其

生活质量的同时,使农村和九亿多农民成为中国的稳定器和“蓄水池”。

  华中科技大学贺雪峰教授建议,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尽最大努力让农民安居乐业。在此基础上,形成城乡间的良性互动。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增多时,可以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反之,经济不景气时,进城农民再返回农村。这样,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就可以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大大降低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作为”,政府还要肩负起不可推卸的扶持责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推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同时,更应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扶持、投入力度。

  如果没有足够的后续力量支持,再好的设想,都容易导致“虎头蛇尾”。仅凭城市化、工业化,难以“拯救”九亿多农民兄弟。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最终还要依靠农民的“自力更生”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官方业已承诺,从今年起,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杂费。明年,将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兼顾眼前利益,也要着眼长远发展。在给予金子的同时,更要使其慢慢掌握“点金术”。九亿多勤劳的中国农民,如果释放出其“激情”,

中国经济前景将相当可观。其规模、质量,都将无可估量。反之,它也会成为今后一个不小的“麻烦”。

  二十多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如今焦点再次回到了农村。“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关系到中国能否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影响本世纪中国命运?世人拭目以待。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