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张沉 北京报道
中国每年要为粗放的增长方式支付多高的环境成本?一项正在悄悄进行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将部分地给出答案。
上周,一个专项工作组完成了经环境污染调整后的2004年绿色GDP试核算,但有关数据
并未公开。对此,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报告中一些数据还不完善,需要调整”。
在过去两年中,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一直在进行绿色国民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研究工作。不过,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上周举行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上仍然表示,此项工作处于刚刚起步和尝试阶段,尚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迄今为止,全世界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绿色GDP核算结果。
绿色GDP
王金南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污染损失调查试点工作项目技术组组长。他说,这是我国首次利用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经污染调整后的绿色GDP进行的试核算。对于核算结果,国家环保总局一位负责人说:“尽管核算方法尚不完善,但试核算结果令人信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技术组另一位组长高敏雪说,《经环境污染调整后的2004年绿色GDP试核算的报告》中的技术参数也需要更正,因为报告中依据的数据主要是2004年GDP调整以前的数据,而不是调整后的数据。同时,报告中使用的一些方法是假定。技术参数如果不准,得到的结果实用性就会有问题。
王金南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绿色GDP核算是一种新的国民核算体系,在该体系中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失成本都已经扣除,调整以后的GDP基本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经济福利水平。
在中国,绿色GDP被看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指标。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表示,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标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提高重大经济决策及其政策的“绿色”水平。
王金南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和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他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发展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高出部分中,管理不善因素占4%左右,结构不合理占4%左右,环境污染占7%左右。王认为中国在扣除环境成本后,GDP属性的贡献自然会降低,国际竞争力也将大打折扣。
另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的不完全经济损失大约占当年GDP的2.1%到7.7%,中国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大约占GDP的5%到13%,两者之和大约为7%到20%。
试算一小步
2004年3月,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共同启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研究。2005年1月,确定在北京、天津、重庆、河北、辽宁、浙江、安徽、广东、海南、四川10个省市进行试点调查和核算工作。
根据分工,地方统计部门负责总体协调,提出环境经济核算框架,参与环境经济核算;环保部门则负责环境经济核算以及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
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一位负责人说,目前课题组已经完成了《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和《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首次提出了基于污染的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区经污染调整后的绿色GDP进行了试核算,并完成了《经环境污染调整后的2004年绿色GDP试核算的报告》。
这位负责人说,试点调查活动可能在4月上旬完成调查活动,然后核算数据。国家工作技术组将根据试点地区核算得到的调查数据,对《经环境污染调整后的2004年绿色GDP试核算的报告》结果进行调整。7月底,将会把调整后的绿色GDP核算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向社会公布。
但是这位负责人承认,项目“进展速度不算太理想”。他说,主要原因是这项工作涉及部门太多,我国也是第一次开展此项工作、没经验。根据记者了解,目前大多数省市已完成了上述项目调查与数据搜集工作,正在进行调查数据的汇总和加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敏雪说,现在绿色GDP核算统计在概念和计算方法上还有争议。这次10个地区试点调查工作,主要是环境污染损失方面的调查。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还应包括森林、矿产等多方面的调查作为技术支持。
她认为,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在不同层面、着眼不同主题、在不同区域进行各种探索实践。
国家统计局人士也曾表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耗减成本和全部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完整的绿色GDP。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很难估价。
作为过渡性措施,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开始在年度统计公报中设立卫星账户,公布能源和重要原材料消耗、环境质量、生态状况等相关指标。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中,环境、资源、生态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或付出的代价。据悉,本月28日公布的2005年统计公报中也将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