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老龄化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 12:07 中国老龄协会网站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下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全文。

  问:据我了解,计生委曾经做过2001-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测,有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有过类似预测。那么我的问题是,全国老龄办的这次预测与这些预测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想首先说明的一点是,关于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我们今天发布的这个报告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对外发布。作为专门负责全国老年人事务的全国老龄办提出的这个报告,应该说是有较高权威性的。当然,此前有过一些这方面的预测,除了你刚才提到的,我们还看到过其他一些不同的预测。我们此次预测与其他预测相比,具有三个特点:第一,这是专门负责全国老年人事务的全国老龄办首次研究发布人口老龄化预测数据。第二,我们的预测时间跨度为100年,反映了中国整个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全貌的预测,别的预测一般都只预测到2050年。第三,除了全国的百年预测,我们同时进行了中国30余个省(区、市)的分省50年预测,这是此次预测的另一个重要成果,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系统地进行分省人口老龄化情况预测,分省预测的成果我们将稍候公布。

  问:全国老龄委从1999年成立以来,已经有6年的历史,在老龄工作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成绩,例如,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等。中国人口老龄化报告的发布,标志着全国老龄办在老龄工作的基础工作方面又进了一步,可否谈一下这次发布的重要意义?

  答:这次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是我们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可以说是我们今后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它对我们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指导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老龄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次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有助于我们扎实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种准备,成功解决好老龄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它的发布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可以说具有重大意义。

  问: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也使老年人抚养负担迅速加重。那么,当未来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时,政府是否会考虑放松计划生育限制来应对老龄化挑战?

  答: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种形态,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生育率下降导致少儿人口数量减少或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从而使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上升;二是死亡率下降和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增加和相对比例提高。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的前一阶段,主要原因是生育率下降导致少儿人口比例下降。而到第二阶段,导致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则转变为死亡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其主要表现不是少儿人口的减少,而是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的增加。2000年人口普查时,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增加到71.4岁,比1990年提高了2.85岁,预计到本世纪末还将继续显著提高,可以说,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第二阶段的人口老龄化。

  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需要从政策、制度、思想、物质等方面作全面的准备,特别是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全社会老龄意识,以及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有利我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这些才是应对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措施。所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主要还是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问: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但也存在一些机遇。例如,《报告》中提到,2033年以前我国一直处于人口总抚养比较低的“人口黄金时期”,人口负担较轻,有利于经济发展。请问怎样看待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机遇?

  答: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总有一段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现为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增加,总抚养负担从负担少年儿童为主向负担老年人口为主转变,这个时期的前后形成了一个抚养负担最小的时期,被称为人口黄金时期。以65岁为老年人口的下限年龄计算,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在1990年开启之后,总人口的抚养比一直呈下降趋势,预计到2009年达到最低值,为38.22;然后开始回升,到2033年总抚养比又超过50,人口黄金时期结束。这是一个人口年龄结构最佳的“黄金”时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口负担最轻的战略机遇期。

  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我们这个人口黄金时期只有短短的33年,而多数发达国家长达百年左右。2033年以后,我国人口负担不断加重,到21世纪后半叶老年抚养比一直保持在57-59,总抚养比基本保持84-86,是人口负担很沉重的时期。而且,正如我们在报告中强调的,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这么沉重的人口负担对我们的挑战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总的感觉,有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挑战大于机遇。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问:应对人口老龄化,离不开党政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地方领导。《报告》一再强调,人口问题是一个长周期事件,留给我们的准备期只有25年时间,非常紧迫。可是,对于有些地方政府领导者来说,25年就是5届任期,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他来说似乎就非常遥远了。还有很多地方领导人,光是处理火烧眉毛的事情就已经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精力管25年后的事情。我想请问,如何才能让这些领导人重视起来,真正把老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答:你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在《报告》中多次强调25年的战略准备期,我想请大家对这个概念要有一个准确的理解。25年准备期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问题不严重,25年以后才严重,以前我们讲“未雨绸缪”,现在的情况是人口老龄化这个“雨”已经来了,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压力已经显现出来,按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我们已经是“亡羊补牢”了。

  25年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30%,解决老龄问题的压力将更加巨大,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为这个高峰期的到来作好准备。这个准备有政策上的、有思想上,而要想完善一项政策,转变一种思想观念,没有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根本不行!所以说25年的时间显得十分紧迫。另外,我们多次强调,我国的经济实力还相对比较薄弱,从这个角度说,要在25年里做好各项准备又显得任务艰巨,压力巨大。

  你说的领导重视的问题,我非常同意。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像自然灾害、矿难、急性传染病那么明显,老龄工作也没有像GDP指标那样容易衡量,一些地方领导人忙于应急,忙于政绩工程,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在老龄工作方面下功夫,不愿意向老龄事业投入,这种现象确实有。但是我要说,老龄问题现在不着手解决,等它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积重难返,出现“急性发作”,那时解决起来就非常棘手了。所以,我们每一个领导人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站在协调发展和“五个和谐”的高度,把老龄工作列入党政工作日程,切实抓紧抓实。

  问:到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30%以上,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而根据我国现行劳动法,这部分人已经超过退休年龄,应该退出劳动行列了。那么,我担心的是,中国届时会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

  答:根据我们的预测,由于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到2008年以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将开始下降,2020年为63.87%,2050年进一步下降到53.3%,21世纪后半叶保持在53-54%之间。但是,总的来说,21世纪头50年,中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十一五”期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规模为9.18亿,2011年达到峰值9.28亿。2065年以前,劳动年龄人口一直保持在7亿以上。

  另一方面,刚才你提到退休的问题,我想多说两句。我国目前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0岁。但是,退休并不意味着完全退出劳动。大多数低龄老年人在退休后,依然保持着较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他们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劳动力储备,仍然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农村,大部分老年人不存在退休问题,一直在从事农业劳动和生产。另一个是老年知识分子,我们国家历来重视发挥老年知识分子的作用,为此国家八部委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今年春节前举行的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为叶笃正、吴孟超两位科学家颁发了最高国家最高科技奖,他们都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但都仍然活跃在各自的领域,肩负着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他们的精神一点不逊色。

  问: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哪些压力?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目前,中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经济实力还很薄弱。对于我国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呢?

  答:关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报告》里已经讲了一些,主要是,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的压力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

  其实,中国是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的,那时候人均GDP还不到1000美元,只有800美元左右。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国际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勇于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老龄问题的道路。

  应对老龄化挑战,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之一。第二,要充分利用25年战略机遇期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从现在开始的未来25年,是应对老龄社会的关键准备期,也是仅有的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重要。必须把解决老龄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要制定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中长远战略规划。要立足当前,在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同时,健全和完善适应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国这一国情的老龄工作体制,切实解决制约老龄事业发展的体制性问题。第三,要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3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以前,要在全国城乡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第四,要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制定老龄产业行业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国家对老龄产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龄产业发展管理体制。立足城乡社区发展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队伍。同时,大力研究开发老年消费品,培育老年用品市场。第五,要加强对老龄社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建立综合性国家级研究机构,组织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把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作为国家的重大宏观战略课题,立项进行攻关研究。

  问:今天很难得几位老龄办的主任同时出席新闻发布会,我想借这个机会问一下,党中央提出要“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全国老龄办作为负责我国老龄事务的专门机构,在这方面的工作都有哪些?

  答:党中央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这是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心和对老龄工作的重视。作为负责全国老龄事务的专门机构,全国老龄办历来非常重视从政策制定方面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先后研究草拟并上报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法规、文件,提出并经中央确定了“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和“六个老有”的老龄工作目标,极大地促进了老龄事业的发展。2005年,全国老龄办又会同有关部委起草,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由21个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也已经起草完毕。

  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仍然感到,我们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还不足,调查研究还很不够,还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而且,制定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只有各职能部门、各科研机构团结协作、齐心合力,调动全社会的智慧和热情,大家群策群力,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问:我想请问,国家在解决农村老龄问题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答: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农村老龄工作,在保障农村老年人生活、维护老年人权益、救助贫困老年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农村老龄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一是积极探索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二是加大了农村贫困老年人生活救助工作的力度,许多省市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湖南、甘肃等24个省份在部分农村地区建立了低保和定期定量救济制度。在税费改革过程中,积极落实“五保”供养政策,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了养老补贴制度,村集体定期给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三是初步建立了农村老龄工作组织网络。大部分地区逐步理顺了县级老龄工作机构,乡镇老龄委也在逐步建立。基层老年群众组织蓬勃发展。目前,农村老年人协会有37.2万多个,约占农村行政村总数的 56%。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农村老年维权工作。通过维护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开展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活动,加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问:建立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我想请问,目前在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答:谢谢你的提问。21世纪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30%。为了适应这一个国情,必须建立与中国世界老年人口大国相适应的工作体制和投入机制。目前,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基本上建立起来,但是,不少地方老龄工作机构普遍都存在人员少、经费缺、办公条件差等问题,基层的这些问题更加突出,有些地方已经严重影响了老龄工作的开展和老龄事业的发展。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当地领导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老龄工作摆上应有的高度,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扭转。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投入不足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会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改善。当然,我们对此也还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适应我国国情和老龄社会要求的老龄事业投入机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案。

  问:目前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老年人口已经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像上海已经达到了18%以上,其中空巢老人家庭比例超过了30%,这些老年人的日常照料需求非常突出。请问全国老龄办在解决老年人照料问题方面有什么想法?

  答:不光空巢老人,由于老年人大部分患病,行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很多都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照料。实际上,我们估计过,大约3000万的老年人需要照料服务。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单靠发展养老机构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不行的。目前,全国很多地方,像浙江、上海、宁波、大连等,在抓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通过居家养老方式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日常看护等,效果不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良玉副总理对此专门作了批示。为此,我们也组织力量对居家养老进行了专题调研,写出了调研报告,并将进一步进行深入的专项研究。我们感到,居家养老可能是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和照料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准备今年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居家养老的经验交流会,总结先进经验,向全国进行推广。

  问:我知道,全国老龄办正在制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想借这个机会了解一下,这个《规划》目前进行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够出台?还有,《规划》对“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提出的目标是怎样的?

  答:这个《规划》草案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在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征求意见,进行修改,预计今年3月份报国家发改委,作为国家的专项规划之一,由发改委统一考虑发布。这次《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相对完善的老年政策法规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适应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为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老年用品市场,积极推进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高效规范的老龄工作体系,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助老”和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与以前相比,这次《规划》更加注重可操作性,我们在《规划》中提出要启动几个项目,包括:启动“社区为老服务工程”,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问题。开展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为对象的“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和示范工作。在“十一五”期末,使养老护理机构的床位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12‰。

  问: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人口抽样数据推算,中国2004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应该为1.6亿以上。而《报告》中称,200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只有1.43亿。请问这两个数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别,哪一个更准确呢?

  答:国家统计局从来没有公布过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字。你说的1.6亿是根据人口抽样调查得出的推测值,抽样得出的数据只是反映一个概貌,据此进行推测不能得出十分准确的结果。我们则是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近年来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计算出2004年老年人口数量的,从各方面数据的对比来看,1.43亿这个数字是可信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7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